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05-8-16 21:45:00

谢谢天涯兄。

过奖了,天涯兄,
呵呵,主要是这两年有机会做了些人力资源理论的实践,比较有机会从企业系统来看问题,所以认识有了些提高。

以下是引用天涯求索在2005-8-16 21:02:55的发言
红旗兄,此四文可谓俨然已成一家之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深度,鄙人想红旗兄能由一个培训管理者转变为一个对整个企业管理有着一定认识的专业人士,确属不易,佩服之余,望红旗兄万丈高楼更进一步!鄙人也是由培训开始,转而对整个人力资源各模块进行思考和实践的!所谓罗马道上又一同行者啊!用户“天涯求索”于2005-8-16 21:04:33编辑过此帖。
**************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05-8-16 21:47:00

十一、职场转运

十一、职场转运

    呵呵,这几天番外写的比较多,正文少的很少。今天还要写一个报告,不过最近好象写东西已成习惯,不写总感觉缺点什么。5月21日,星期天,上午我还在睡觉的时候接到电话,是一个电器公司打来的。我是在5月20日的招聘会上投的简历,因为只投了三份,所以记忆还比较深刻,记得这家公司是经营吸尘器的,招的是人事行政主管,因为已经有一个人事和一个行政。和对方约在下午3:00。我当时并没有对这个工作报多大的信心,说实在的这两个多月以来,我的自信心也开始下降。呵呵,可是我却没想到,这一次会是我从青岛辞职以来最大的一次转变。

    下午2:30的时候我到了这家公司,这家公司在南三环附近,与我住的地方需要换一次车,不过比我上班的清华园宾馆要近了许多,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接待我的小姐,应该就是招聘现场见到的那位,仍感觉似曾相识。她拿给我一张表,让我填写,也不过就是诸如能否出差、薪酬要求之类的千篇一律的问题,我在写薪酬要求的时候,略停顿了一下,想想这个职位是主管职位,看意思还管着两个人,我就写了个2500元。

    填完之后就在会议室等,面试是在隔壁,也是一个会议室,正有人在里面面试。而且还有一个排在我前面的也在等。我便和他简单交谈了几句,他是应聘外阜市场经理的。在我之后又来了三位也都应聘销售方面的。

    排我前面的仁兄是在大约2:40时候进去的,出来的时候是3:10,过来叫我去,然后我就进去了。

    呵呵,说实在话,在这段时间里,我前后面试过的公司大约有八九家的样子,虽说不上是面霸,也算的上是经验非常之丰富了。所以在进屋之前略微调整了一下自己的状态,尽量显得精神饱满一些。但是我怎么也没想到在进去之后会有一个非常戏剧性的场面,这也是我在前几天说过的一次非常偶然偶然的机会,就是指这次了。

    我进去会议室的时候,屋里只有一个人,一个瘦削的男人正低头看我的简历,之前我从接待我的小姐嘴里知道面试的是一位副总,姓唐。我进来之后,他并没有抬头,我就道了一声:唐总好。可是还没有抬头,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靠,这家伙到底搞什么鬼?因为面试的各种圈套了解过许多,这家伙唱的是哪一出?我心里正纳闷的时候,他突然猛地抬起头来,强忍着笑望着我。语言难以形容当时的错愕,妈的,说什么也没想到抬起头来,见到的竟然是高我两届的校友唐华。

   呵呵,说真的,到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这一次太巧合了些。

   认识唐华是在我一入大学校门的时候,说来好笑,与唐华相识挺有戏剧性。我到学校第二天的晚上,唐华跑宿舍去推销,经不住他一气忽悠花150大洋买了个不用换磁带可直接听两面的随身听,好在当时多了个心眼儿,担心有什么质量问题,向他要了房间号。后来同学都回来了,其中一个天津同学告我这个随身听在大胡同也就卖70块钱,才知道上了当,于是天津同学便自告奋勇和我去退,经过一番交涉,最后退还了50块钱,还是亏了30块钱。此后不久,有一次在学校食堂吃饭,看唐华买了瓶啤酒喝,便开玩笑说,骗子,请我也喝一瓶。本来是开玩笑的,没想到他到也不小气,买了一瓶请我一起喝,也就从这以后熟悉了起来。唐华算是不太本分的那一种,经常倒腾一些东西来买,当然这种针对新员工的买卖,季节性比较强,一般是在周末的时候卖打折书,熟悉了之后就经常叫我去帮忙,报酬就是晚上请我喝酒。其实唐华也没有刚开始想得那么坏,出手挺大方,有时没钱了找唐华借也挺痛快,只是记帐记得很清楚,只要是超过二十元就要写借条。起初对这个挺不以为然,后来了解到因为唐华生意做的还算不错,所以经常有同学找他借钱,所以也就可以理解了。刚毕业的一年里还有些联系,后来也就逐渐失去了音讯,哪知道却在这么偶然的情况下见到。

    仔细看看对面的唐华,模样没怎么变,只是更加显得老谋深算了些,穿了一身名牌西装,显得更加人模狗样了些。他在看到我简历的时候就知道是我,可是并没有点透,一本正经的让人通知我来面试。

    接下来谈的很愉快,听我说了毕业之后的一些经历,尤其对我讲课和开发课程非常感兴趣,问的很详细。谈了大约有半个小时,唐华就敲定了录用我。工资定到3000元,这比我写的期望值都高出了500元,这确实是让我非常之料想不到。我说,我想在那边干到月底拿了工资再走。唐华表示理解,想想了又说,你这个星期五想办法请一天假出来,公司要组织员工去怀柔旅游并培训两天的时间,从5月26日起,算你正式入职。我告诉他没问题。然后有郑重其事地问,如果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上让你讲一次沟通课程,你觉得有没有把握讲好?当得到我肯定的回答之后,就对我说,那我们就说定了,这几天准备一下,准备一个半天的沟通课程,由你来讲。

    因为还有后面还有面试,我便和他道了再见,并约定周末到怀柔之后,好好比划一下酒量。

    面试出来,突然感觉心中很是开阔,自从青岛辞职以来,第一次感到如此的心情愉悦。NND,隔几天又要讲课,想想都觉得有点嘴痒痒。用户“三面红旗”于2005-8-16 21:49:38编辑过此帖。

卫奇 发表于 2005-8-17 00:10:00

RE:[原创] 一个人力资源从业者的经历

好文啊,特别是关于巧者仁者智者的论述

傍晚回家 发表于 2005-8-17 00:32:00

RE:[原创] 一个人力资源从业者的经历

扣人心弦.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05-8-18 01:30:00

番外:红旗侃企业文化建设

                                     番外:红旗侃企业文化建设

      近几年企业文化探讨的很多,可是只要一说到文化,总是让人感觉玄而又玄,今天张三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明天李四说企业文化就是沉淀文化,后天王麻子又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潜规则。说来说去,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都糊涂了。正是你不说我还挺明白,听你一说反到糊涂了。个人觉得这是我们人为的把企业文化给搞复杂了。

      企业文化,其实说白了就是企业在自觉或不自觉的鼓励什么和反对什么,这种明的或暗的鼓励或反对就是企业文化。这里面固然有老板的思想,也有企业其他参与者的思想,只不过是因职位高低的不同而影响力不同罢了。因为企业是一个群体,而群体必然有群体意识。群体意识形成了企业的价值取向。所以“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价值观”之下应该是依据“价值观”衍生出来的规则,这些规则未必会都形成制度,难以形成制度的就是我们常说的潜规则。所以“规则”是文化的第二层次。

      最外层的是我们怎么样向外面宣传我们的“价值观”,就是把我们的价值观和规则进一步可识别化。所以“CI”是我们文化的最外层。

      为了形象说明这个层次我们来举个例子。

      曾听一个西北朋友说过在他们农村老家过去选媳妇的标准。西北选媳妇据说做母亲的比较有决定权,相亲的时候会说,闺女,转过身去。

      哈哈,挺有意思,转过身去。转过身去看什么?

      这个很有点讲究的,要看肩膀够不够宽厚,腰身够不够粗壮,屁股够不够肥大。这个是很有一点根据的,是很很很有一点根据的。你先别乐,且听红旗说完你再乐。屁股肥大,能生能养;腰身粗壮,能锄能刨;肩膀宽厚,能挑能抗。哈哈,也就是说合乎这些标准的整个就是一水痛腰。

      对于那些让我们眼睛喷火、鼻子流血的魔鬼身材,在这里被说成是衣裳架子,哈哈,中看不中用。这个标准很有点颠覆的味道,哈哈,应该比芙蓉姐姐更有颠覆味道。

      这里我并不想探讨水桶腰和水蛇腰哪个更有美感,况且规则不同也扯不清楚,我要说的是,这也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化问题。

     “能干活、好生养”就是这里的“价值观”,也就是文化的核心。

     “肩膀宽厚、腰身粗壮、屁股肥大”就是依据“价值观”而制定的“规则”,也就是文化的第二层。

      按照“价值观”,我们勾勒出一个“水桶腰媳妇”的形象,作为我们对外宣传的宣传画,再配上几句诸如“没有最水桶,只有更水桶”或者“今年过年不娶妻,娶妻只娶水桶腰”之类的口号,然后再请芙蓉姐姐做形象大使(芙蓉教的请我喝酒,俺帮芙蓉姐姐联系广告业务了啊),如果再让芙蓉跳个大S型的草裙舞什么的,那就更加经典了。这就是把“价值观”完全可识别化了,所以相当于企业的“CI”,也就是文化的最外层。

      综上所述,我们做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采用下面的步骤:首先找出我们的价值取向在哪里(能干活、好生养),要达到这个价值取向我们要按怎么样的规则来办事(肩膀宽厚、腰身粗壮、屁股肥大),用什么样的方式与外界沟通我们的价值观(宣传画、口号、芙蓉姐姐)。照着这个路子做下去,并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可以说是指日可待。当然鉴于“没有最水桶,只有更水桶”的缘故,文化建设也是可持续发展并且与时俱进的。用户“三面红旗”于2005-8-18 1:39:28编辑过此帖。

中关村的村姑 发表于 2005-8-18 11:03:00

有意思

红旗兄侃企业文化建设,挺有意思的!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05-8-18 12:07:00

潜水的朋友们

呵呵,谢谢夸奖。
希望其他潜水看贴的朋友也能经常露出水面来吐个泡泡。
俺好有动力继续写。

以下是引用中关村的村姑在2005-8-18 11:03:24的发言
红旗兄侃企业文化建设,挺有意思的!
**************

水杉小子 发表于 2005-8-18 13:03:00

RE:[原创] 一个人力资源从业者的经历

一口气看到最后
前面写得都很不错,看的时候有时也被感染或是会边看边笑,很生动

不过看到最后提到芙蓉JJ的时候,瞬时杀了兴趣,怎么一提到她,必情都变了不好了呢?

傍晚回家 发表于 2005-8-18 14:20:00

RE:[原创] 一个人力资源从业者的经历

大印象

雨农 发表于 2005-8-18 14:43:00

写得不错

作者对企业文化的论述,写得不错,我挺赞同。
下面我就企业文化补充一些我的认识。我认为:企业文化固然是可以建设,但要真正成为深入人心的文化(价值观、潜规则)需要时间来考验。笔者认为至少需要二十年时间的考验、沉淀才会形成比较成熟的企业文化。即:人们不会光听你所说所喊,只会看你所做的。
比如,很多企业都把“诚信”作为经营理念,也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进行企业文化宣传,但是:
1、当该企业遇到产品畅销(比如食品企业),而原材料又供不应求时,会不会降低产品的质量、以次充好来赢利,还是暂时放弃眼前的利益,保质保量,另一方面,积极寻找途径扩大原料供应。为什么国内很多保建品企业刚出来都是货真价实,一出名了质量就出现了水份,诚信二字讲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难,能抵住诱惑的企业是少而又少。
2、是否诚信纳税,还是偷税漏税?
3、对员工作出的承诺(比如对业务员的提成)是否能够兑现,还是出尔反尔?
4、公司内有无这两类人:有才无德、或无才无德只会溜须拍马的人受到重用?
又比如,近年很多企业在喊“以人为本”,但是:
1、企业是否真正地做到尊重人、体贴、关心员工?是否给员工安全感、归属感,还是动辄辞退员工,或根本不给员工交保险?
2、当企业发生灾害(如火灾)时,是否把员工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紧急疏散员工;还是把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命令员工冒着生命危险去扑火,抢救财产。
    很多很多,不一一例举。我要说的是:人们只会看你所做的,不会听你所说的。只有让时间来证明、检验,一件一件事情串起来,积累起来,才会形成相对成熟的企业文化。
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 一个人力资源从业者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