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无忧
发表于 2014-5-10 08:26:42
最近也遇到类似的问题,已经沟通好的解决方案是引入任职资格测评,建立多职业发展通道。算是对发展有了个说法。
但是个人一直持保留意见,在招聘方面,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候选人关注更多的还是基础需求,高级需求是在基础需求得到保证的基础上才考虑的比较多,像一些有一定经验的三十岁左右的工程师,抛家舍业的到外地就业,能有几个是为了追求十年后有更好的发展?或许他们在面试的时候心里就在想:我在这家公司工作三五年赚点钱,然后再回到老婆孩子身边~~~~
个人认同双因素理论的说法,薪资可以看做保健因素,晋升看做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保证不了,人员是招不来的~~~~激励因素可以让来的人干的更好~~~
好学习天向上
发表于 2014-5-10 09:34:44
公子无忧 发表于 2014-5-10 08: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近也遇到类似的问题,已经沟通好的解决方案是引入任职资格测评,建立多职业发展通道。算是对发展有了个说 ...
很专业,学习了
sljpn
发表于 2014-5-10 17:33:56
检讨任职资格并反思薪酬体系!
sljpn
发表于 2014-5-10 17:35:41
检讨任职资格并反思薪酬体系!
yaoming3
发表于 2014-5-11 17:53:50
用胜任力素质模型搭建培训系统,内部培养。
tonycheungchn
发表于 2014-5-11 21:27:18
HR要建立企业各职位的市场竞争优势,一个是钱,一个是发展。
1、钱,就是给出一个符合市场水平和员工对企业贡献的薪酬。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基本上每家公司的HR都会抱怨企业的薪酬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要知道,在市场薪酬的每个分位,都有相对应的企业在做薪酬竞争,90分位的和90分位的竞争,75分位和75分位竞争,60分位和60分位竞争,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给所有的职位其他企业难以企及的薪酬。所以,符合市场水平就OK,不要一味的提高薪酬,no zuo no die。
那薪酬怎么办,这就要从衡量对员工贡献的方面来调整,就是让薪酬能够更好的反应员工的价值和对企业的贡献。价值方面就是有丰富的职级、职等、薪级、薪等,和相应的评价标准。对企业的贡献方面,可以采用固定薪酬+变动薪酬的形式,将员工的贡献和薪酬相联系,让企业减少人员的固定成本,也给绩优员工施展的空间和相应的价值回报。
2、发展,有些人可以为了发展暂时放弃一部分现金回报,他们将自己的一部分价值从现货变成期货,期待得到更好的回报。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职级的提高(晋升),二是工作职责的扩大(跨转)。第一个,可以增加同一职级的多职等,在不改变管理层级的情况下增加员工的晋升感。但对于能力强潜质好的人来说,这种小把戏对他们是没有兴趣的,那就要看企业的人员配置规划,如果未来会多出上面的职位空缺(新增或补充),可以招潜质好的人来培养。如果未来上层的稳定性比较好,更多关注能力强,对潜质要求可以放低。第二个,可不可以让员工有更多的尝试,比如从这个专业线转到其他专业线来发展,这种方法效果更好,可以让企业的人力资源更合理的调配。
tengo
发表于 2014-5-12 08:29:08
发展即为高薪...........................
justinsan
发表于 2014-5-12 09:06:27
我觉得,现在求职者找工作 关注点主要有:薪酬(占50%)企业文化(占30%)个人发展(占20%)
选择留下来的,至少要超过60% 那么以上三个关注点如何累积到60%就是人力资源面试官的能力了 其实企业最大的销售是人力资源 他不是传统意义上销售产品 人力资源销售的是公司
那么有一个详细的职业发展规划是有必要的(虽然有点像画饼充饥)但是 如果连画都没有画或是画不好,怎么去让人家认同你们公司?
lovesought
发表于 2014-5-12 09:13:31
这样的公司HR不也得跳槽吗
xuening1216
发表于 2014-5-12 09:28:17
从企业用人来看人的能力分为高中低三档,高层次人才知识,能力突出,是公司重点要保留 的人才。中间层次的员工,一般变现为有培养和发展潜力,低层次人才只要满足岗位需求即可。
对应以上,人力资源在薪酬设计上,要对人员进行分类分层设计。从薪酬体系上就要对高能力的人才定义高薪酬,同时从任职体系上,和绩效体系上设计高绩效产出。其它人员同类。
所以在招聘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岗位的现状和用人部门的真实需求,对应找合适的人,不是找过高过低的人,招聘的成功率会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