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查看: 16512|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关于内部培养的一些困惑?

[复制链接]

3

主题

6

听众

1671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15-1-16
最后登录
2016-2-25
积分
1671
精华
0
主题
3
帖子
7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1:12: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spcchenyue 于 2015-2-4 17:26 编辑
& v7 q4 {# g' a; c% M. h  P) c9 O! D# U  G! C/ K
        本公司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型企业,因为一些基层技术岗位(如机修)在市场上比较难招,公司有意通过内部培养的方式进行人才储备,对此公司领导比较重视和支持,在去年就进行了一次内部选拔和培训。从基层员工中选拔了十余人进行培养,并考取了上岗证。* W4 Z# C) _( ^1 R
+ X( U, d4 w3 X! `
       但是用人部门对此类人员并不认同。因为内部培养的都是新人,基本上什么都不会,完全比不上从外部市场上招聘的熟练技工。用人部门并不愿意使用这些内部培养的员工,因为公司领导的坚持,才勉强接收。
4 U) U- }. D9 K6 x" ~! [, G* L% M# Q8 D% T/ f- X- ~$ H
       后期,因为部门架构调整,该岗位有人员富余,除了服从公司分配去外地工作的,其他人(大概5、6人)又回班组做了普通工人,其中有一人因此离职。个人感觉这样的影响不是很好。
1 D* K2 l/ U( i+ O1 v. W
. i) m! g. _4 }" x. U9 ^       不知大家的公司内是否有内部培养的方式,如何让用人部门认同此类招聘方式?
* L  [) _- h  b9 z% o1 S       从长远看,内部培养的人员,无论是稳定性还是对公司内部其他人员的激励性上(给与基层员工晋升发展的通道),都要好于单纯的从外部招聘;但是用人部门不认可此类操作,大家有何想法和建议,欢迎讨论。

' _% a; {1 e& s" i$ N- y0 [
- O" P! `5 _& |. I) A3 Q4 O, I" j( K" N
PS:3 Y+ F7 d' g" z5 S; t+ O- ?' h1 T
大家的发言很积极啊。我在这把背景交待得更详细一些吧,方便大家理解和思考。# ]0 _+ ?+ `" p  G9 N$ e0 {
1.电工和机修(焊工)原隶属于一个独立的部门A,不跟生产部门挂钩,只是在这个A部门的管理下在各个生产部门工作,A部门本身不存在任何非技工岗位的基层员工。所以让A部门自己内部选拔员工进行培养是做不到的。7 V) d6 N+ l' p3 o0 O0 l
2.在选拔内部员工进行培训的时候,会设置筛选、面试及考核,基本上都是各个生产部门的骨干人员(平时工作主要是负责操作生产设备,我们公司俗称的“开机”),所以文化水平这些倒不是很差。
3 w2 C4 Q' B/ A" H8 D3.在内部培养的操作上,有对受培员工原所在班组的班组长进行奖励(若该员工顺利通过培训,考取上岗证),也有师带徒制度,对培训师也有奖励。不过这些奖励额度都不是很高。
已有 4 人评分威望 金钱 贡献 收起 理由
懒猫琪琪 + 100 + 50 首页话题奖励
xianrui2010 + 5 + 24 话题奖励
超逸绝尘 + 5 + 15 话题奖励。
spcchenyue + 3 + 12 鼓励发起实际问题话题讨论。

总评分: 威望 + 13  金钱 + 151  贡献 + 50   查看全部评分

3

主题

6

听众

1671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15-1-16
最后登录
2016-2-25
积分
1671
精华
0
主题
3
帖子
71
沙发
发表于 2015-2-2 16:56:23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审核得有点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111

听众

279万

积分

论坛顾问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111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注册时间
2009-10-10
最后登录
2025-1-10
积分
2797936
精华
2
主题
181
帖子
8388

晒图达人勋章 优秀版主 元宵节勋章 圣诞勋章 伯乐 最佳话题勋章 原创先锋 情人节活动勋章 中人守护者 办公室点名活动小金人 论坛群英谱 义工贡献

板凳
发表于 2015-2-2 18:16:47 |只看该作者
似曾旧时相识 发表于 2015-2-2 16:56
3 f8 |8 m0 s! a; D审核得有点慢

& P9 f. R% K' g( t- z. O! Z谢谢楼主的提出的意见,我们会努力提高审核速度和效率。欢迎对我们的审核工作进行监督,也欢迎提出批评和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23

听众

4万

积分

榜眼

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Rank: 29

签到天数: 1315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注册时间
2008-11-17
最后登录
2020-1-10
积分
44454
精华
2
主题
29
帖子
2457

元旦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15-2-2 19:52:34 |只看该作者
自己培养,这是一个负责企业的长久之计,到也会产生新问题,使用效果会打折扣,造成用人部门不积极。
) g" X1 }  M6 V* y0 H换个思路开展此项工作,会好一些。  j4 V) a6 G! h
1.对部门负责人的考核,将内部培养列为一项,部门负责人就会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去关注。这是看的见的招数。  U' r* N- r$ `8 V) v
2.培养的过程必须让部门负责人以及生产单位资深工程师当讲师,如果有可能开展拜师仪式。这是挂名的招数。国人喜欢名正言顺。: y- |2 J; M+ o; ]. U1 \5 Y; a
3.对培训对象进行考核评价,设置一定比例的淘汰率与特优率,淘汰与特优的人员要纳入对所属领导的考评。这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招数。4 l' U% F; B1 E) u* f/ p1 {
4.对于培训考核合格人员要给予压担子,根据业务能力高低,分别担任部门负责人或工程师的助理,但千万记着待遇不能和负责人比较,还是原来岗位待遇,充其量给一些补助。这是关键核心。
1 B$ [4 K: B! R+ ~# F5.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制度,发展路径,以及保障措施,确保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并运行。
6 e+ b& V% f' Y  K7 i% E  u第五步是最基本的。需要顶层设计!
* t. X$ F: g/ H9 b6 |7 i交流中进步
已有 3 人评分威望 金钱 收起 理由
wbaoba_0 + 5 + 10 非常专业,非常全面
不请自来 + 10 + 30 说的很好啊
超逸绝尘 + 20 赞一个!

总评分: 威望 + 15  金钱 + 6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主题

48

听众

11万

积分

版主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签到天数: 154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注册时间
2013-1-15
最后登录
2025-2-17
积分
115928
精华
0
主题
109
帖子
3257

晒图达人勋章 优秀版主 元宵节勋章 元旦勋章 校招君勋章 原创先锋 情人节活动勋章

5
发表于 2015-2-2 20:34:29 |只看该作者
首先企业用人肯定要遵重一线用人的意见,其次企业培养人肯定是比外招专业技术人员要合适,不管从企业归属感和薪酬与养老保险,都要稳妥的多,目前我看到的是一线不认可企业培养的人才的实际能力,我个人意见,人才是属于持续培养和技术能力不断增长的,多学习,多实践,多交流,技术都学出来的。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金钱 收起 理由
不请自来 + 5 + 18 有见地

总评分: 威望 + 5  金钱 + 18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46

听众

21万

积分

版主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签到天数: 348 天

[LV.8]以坛为家I

注册时间
2013-11-15
最后登录
2016-8-2
积分
219366
精华
1
主题
41
帖子
1571

晒图达人勋章 优秀版主 元旦勋章

6
发表于 2015-2-3 07:46:1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俊汐 于 2015-2-3 07:48 编辑
- \" C( y) c, [* s! c1 V$ J5 _' q- d8 Y3 _' Q6 l, U3 d+ g' Z6 e
      机修工种,因岗位的特殊性,要求此岗位人员技术过硬,能及时维修、保养公司设备,故而要求招聘的人员在经过短时间熟悉之后能快速上岗。( {0 ~6 l4 u8 w# o9 x! X
      而LZ说的内部培养,仅是针对车间内对机修基本不会的普工,所以培养的方向不对。机修工虽说也是技术操作工,但是也需要一定文化,对机修工作有一定基础,对于普工文化学历低,甚至是不识字,对设备、机械等基本没有认识,只听从班组做流水线类似工作,即便要培养,这个起点也太低了,培训时间会很漫长。
4 [. g2 J4 t" C; ?- H$ d, ]; G      其次,机修人员都是以技术为主的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也不是太高,一般都在中专、高中学历,在培养人员的管理上肯定能力不行。0 y2 t3 t/ g0 E+ }% c9 h9 R
      结合以上所说,机修用人部门排斥内部培养也可以理解。
! e" J" Q5 V4 ^) E; P       建议楼主可以在市场上招聘有一定经验的机修工来进行培养,可以不是同行的,但至少对机械、设备的维修有一定基础,这样培训起来当然也就速度快点。另外人事部门要充分协助好用人部门的培训工作,不要把人一扔就不管了,到期过来说进行检验培训结果。人事部门应该协同用人部门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并阶段性及时跟进培训结果,同时对受训人和培训人都进行双向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晋升之类挂钩,这样可以推动培训的积极性、有效性。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金钱 收起 理由
不请自来 + 15 + 30 帅哥,赶紧加入我们管理团队吧!很好.

总评分: 威望 + 15  金钱 + 30   查看全部评分

工作中很多事要看透,但不要看破;清醒,偶尔也要糊涂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0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Rank: 30

签到天数: 206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注册时间
2013-11-8
最后登录
2020-1-8
积分
16966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432

晒图达人勋章 元旦勋章

7
发表于 2015-2-3 07:50:22 |只看该作者
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熟练的技术就是工程师们吃饭的家伙,当然不可能轻易就倾囊相授,所以难免会出现抵触,再加上对自己的切身利益没有联系,宁愿自己累点,也不愿意去培养新人了。
' b" w( j- I% `1.公司没有相应的以师带徒制度和文化,培养人才的观念需要改变,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项目里来,这需要人力资源部和各业务部门共同去搭建;& c' F  G: A8 U( h" o" V7 S
2.徒弟和师傅签订协议,将员工个人的成长和师傅的绩效挂钩,奖优罚劣;
1 m' A- L/ l  P- V% a. r" B3.培养技术好的师傅为内训师,给予一定课酬,一来为公司持续培养人才,二来增强了他个人在公司的影响力,三来对他以后的职业发展有益无害;# t$ G+ d. r% Z7 k
4.逐步完善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金钱 收起 理由
不请自来 + 10 + 30 帅哥,快到碗里来啊!管理团队欢迎你!.

总评分: 威望 + 10  金钱 + 30   查看全部评分

人生就像旅行,我们出发了,然后走远了;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永远坚持最美好的愿望,怀着正能量的❤上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7

听众

1万

积分

会元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签到天数: 214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注册时间
2011-10-18
最后登录
2015-6-6
积分
14904
精华
0
主题
19
帖子
502

元旦勋章 原创先锋

8
发表于 2015-2-3 08:47:14 |只看该作者
首先:内部培养的需求最好应该是用人部门提出的,而且内部培养最好将用人部门基层比较有潜质的员工培养起来,让他们能够胜任更高级别的工作,然后机修基层的工作再从普工行列里面进行内部招聘,这样普工看到有培养的机会,也愿意过来,培养起来的人员也愿意将基础的工作交给新人去做。% [: T9 L7 t0 i: R4 k& Y
其次,关于培养必须有一个机制,师带徒,师傅应该享受一定的补贴,或是奖励,抑或是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徒弟出徒后师傅也应该有物质或是职位上的晋升;; n" K% D3 J# w  E3 A' ~
最后,对于薪酬,建议专业系列和管理系列分开;对于能力级别高的,即使是做不到管理人员,工资也应该上升到相关高度,这样享有高技术级别的享有相关的津贴,即使再次回到生产普工岗位,他比一般的普工工作能力也更胜一筹。& ]: ?' \/ e  @
再次,
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金钱 收起 理由
不请自来 + 10 + 30 感谢分享!

总评分: 威望 + 10  金钱 + 3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

听众

1671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15-1-16
最后登录
2016-2-25
积分
1671
精华
0
主题
3
帖子
71
9
发表于 2015-2-3 09:24:11 |只看该作者 |楼主
大家的发言很积极啊。我在这把背景交待得更详细一些吧,方便大家理解和思考。
& r' `$ d, k+ ~, W0 G# U1.电工和机修(焊工)原隶属于一个独立的部门A,不跟生产部门挂钩,只是在这个A部门的管理下在各个生产部门工作,A部门本身不存在任何非技工岗位的基层员工。所以让A部门自己内部选拔员工进行培养是做不到的。
2 U9 u) [( x! t$ Z! Z+ U2.在选拔内部员工进行培训的时候,会设置筛选、面试及考核,基本上都是各个生产部门的骨干人员(平时工作主要是负责操作生产设备,我们公司俗称的“开机”),所以文化水平这些倒不是很差。
4 M3 M  l' {" M, @3.在内部培养的操作上,有对受培员工原所在班组的班组长进行奖励(若该员工顺利通过培训,考取上岗证),也有师带徒制度,对培训师也有奖励。不过这些奖励额度都不是很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

听众

1671

积分

举人

Rank: 8Rank: 8

签到天数: 23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注册时间
2015-1-16
最后登录
2016-2-25
积分
1671
精华
0
主题
3
帖子
71
10
发表于 2015-2-3 09:32:59 |只看该作者 |楼主
shaobao0512 发表于 2015-2-2 19:52   T" m& D0 \$ r
自己培养,这是一个负责企业的长久之计,到也会产生新问题,使用效果会打折扣,造成用人部门不积极。' O7 {1 M/ k- _% ~' k" `: W: P
换个 ...

5 R; g) L& }* f! R" M  C1.恩,因为以往少有内部培养,所以人才培养体系在公司并不完善,只是因为这次的内部培养做了一份操作手册或者说内培方案。体系化的制度还没有。
* b" _- D/ G* p* C8 f9 T5 s2.你说的第一条部门负责人是指输出人员的生产部门负责人,还是负责培训的用人部门负责人?
- o( @9 c! {1 j. Y3.拜师仪式也是有的,内培过程中,会有老员工带这些新人。
. O% u/ t- e( M4 e* E4.对于考核通过(考取上岗证的)的那些员工,薪资待遇就由普工待遇调为机修岗位的待遇了,所以当部分人员重新回去做普工的时候,很多人就不乐意了(薪资重新调回普工待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