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10-12
- 注册时间
- 2005-1-20
- 威望
- 103
- 金钱
- 4601
- 贡献
- 299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5003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789
- 主题
- 86
- 精华
- 1
- 好友
- 32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5-1-20
- 最后登录
- 2013-10-12
- 积分
- 5003
- 精华
- 1
- 主题
- 86
- 帖子
- 789
|
沙发
发表于 2007-9-27 14:17: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RE:[原创] 基于战略地图的人力资源规划
(二)
# ^6 v, [" H7 U$ W# e! t0 [接下来的模版表格主要有两大模块,一是找出战略工作群组,二是现状与需求盘点。) j( X3 \. e6 O/ r, ]1 E- _2 r4 e
对于“战略工作群组”的定义比较令人困惑,什么范围内的可以算作一个群组?我们公司有五百多个岗位,比如其中品质工程师类的岗位就分布在若干个部门,而且因为对能力要求的不同、以及所承担责任的不同,也分出了主管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的不同层级,同属品质类的还有品质文员、品质管理职等岗位。一个岗位作为一个群组显然分得太细了,整个品质类、或所有品质技术类都归入一个群体,好像又分得太粗了。虽然不知道是否符合卡普兰的本意,但最终我擅自给出了一个定义:对于明显属于同一专业领域,能马上进行相互替代、而不会因能力要求高低或专业不同造成壁垒的,可视作同一工作群组。按这样的定义,比如不同部门的不管是部品品质工程师,还是制品品质工程师,明显都属于同一工作群组,而工程师和主管工程师不属于同一群组,因为能力要求的差异造成两者不能相互替代。这有些类似于“职种”的定位。3 Z- @1 S7 h6 R. F( c9 }
识别“战略工作群组”的第二个问题是,不但在一个战略主题下可能存在多个战略工作群组(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和被接受的),有些工作群组也可能可以匹配若干个战略主题,比如既适配于“产品的持续更新”,也适配于“品质的持续改善”,两者存在交叉的关系。此时我给出的基本建议是:1、允许一个主题下存在多个工作群组。2、当一个工作群组可能对应多个战略主题时,请找出该工作群组最能产生影响力的主题,并与此主题对应。3、当多个工作群组与多个战略主题可以同时对应,且无法区分何种更属主要矛盾时,可将战略主题合并,确保“在战略主题下展开战略工作群组”的结构。在接下来的实际工作中,这样的建议起到了比较大的指引作用。
& ]+ e: X% y, g在战略工作群组后,我设置了“知识技能要求”、“责任范围”、“分布岗位”三个栏目。前两者是对该群组的特征进行最简单的描述,“分布岗位”主要是为了帮助阅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些群组人员的分布情况,也使管理者更容易找出对应的在职者。
9 G. ]; N8 {& Y2 a9 L$ C该模块的表格基本形式如下:
4 y1 r3 Z4 @1 q6 q8 x, E' K8 ]6 J8 ^. Q6 z6 C6 [ k8 v6 ~4 u1 o
战略主题 战略工作群组 知识技能要求 责任范围 分布岗位$ p, q' W- y/ M) X, v8 |2 V5 I* M3 }
& G! r1 ^' z& |/ n" i% }5 R( X+ N
$ B! P/ P6 N0 h5 G4 X* P
2 E) a# d! O7 W& R接下来是重点模块,即战略相关人员的现状与需求盘点。此处首先要罗列经前面分析甄选出的战略工作群组,并设置以下数据栏目:需求数量、目前合格数量、人力资源(本)准备度(=目前合格数量/需求数量)、相关在职人数、备注、各期度(年度)的目标人数与拟增加人数。: W( e5 K) h, }% F. E
需求数量是最难判定的,一般要根据公司的经营企划,对应相关的工作负荷关系,测算得出。比如一个新产品(或机种)的研发需要多少名工程师、多少名主管工程师,增设的各种生产设备一般分别对应多少技师,对于直接部门还相对比较简单,对于人力资源、财务、信息管理、行政总务等间接职能部门就比较困难了,只有依赖管理者对于工作量增加的预判,得出一个比较粗略的结果。
/ u% C% a3 x ]/ w! Q( c' L目前合格数量的得出,在没有胜任素质模型的前提下,也只能凭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好在这个判断结果不会直接影响到任职者本人,而仅供今后人才发展规划参考,管理者还是能本着公正的原则进行判断的。而且我认为,员工是否胜任,直接管理者是最有直观感受的,即使没有非常科学的评判标准,其结果的准确度也还是可以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
1 i+ s- L& g/ Q, E% i人力资源准备度直接由公式计算得出,条件格式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00%的,显示为绿色(亮绿灯);大于50%而小于100%的,显示为黄色(亮黄灯);小于或等于50%的,显示为红色(亮红灯)。对于亮红灯的,需要重点关注,并检讨原因,设定对策。8 K1 f' Z8 ]3 G7 E# F4 r5 G
之所以还要增加“相关在职人数”,是考虑到有些在职的员工其实尚未达到胜任标准,这种情况在很多领域甚至大量存在着。管理者可根据数据做出判断,如果虽然准备度很低,但在职人数已接近甚至超出需求数量,可以优先人才培养战略,从在职人员中发掘潜能;如果在职人数本身不足,可能更多要考虑招聘战略。8 K' F( f$ E, n3 I$ Z, c
备注项作为补充说明栏目,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我后来做的一个样例表,生产课长需求14人,但在职只有13人,备注中说明的是,有一个课长职位是由经理兼任。否则容易造成阅读的困惑。
1 h7 }2 S2 K, O" n& \期度分布栏,是考虑到“需求数量”往往是根据战略周期的最终需求设定的,出于难以确保人才一次到位的考虑,以及在经营企划中,有些经营规模也是设计为逐年递增的,对人员要求也不需要一步到位,所以简单分割出年度人员计划。
9 W( J- |6 [) I1 Q8 B5 C8 J5 K7 h该模块的表格基本形式如下:2 }5 y, h0 f2 k6 p: D9 K/ f, [
1 q1 ~* @: p9 Z2 P) o' Q7 Z
战略工作群组 需求数量 目前合格数量 人力资源准备度 相关在职人数 备注 期度分布 2007 2008 2009 2010/ M2 z8 b* L' T2 V7 [& f
目标人数 * I! E. r: @9 V
增加人数
/ u6 p7 b( w7 N8 x7 w7 x4 S7 n 目标人数
: g' D. J; `7 M: ]6 r- l! s3 X 增加人数
$ y& Z& P9 L( k8 i5 i' J
, g+ _8 ?3 X- X(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