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6-30
- 注册时间
- 2003-7-16
- 威望
- 0
- 金钱
- 5716
- 贡献
- 7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5723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70
- 主题
- 13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3-7-16
- 最后登录
- 2008-6-30
- 积分
- 5723
- 精华
- 0
- 主题
- 13
- 帖子
- 170
|
两个都不能用
本案例讲的是--为一家高科技公司招一名薪资管理部经理,这个主题要抓住。根据这个主题,我们可以假设,1、这家公司是可以在人力资源方面有较大投入的;2、公司的资产以人为主;3、可以接受最新的经营理念;4、人数不多。根据这点,相比两人的回答,这两个人者不合适) T- J. t$ U) k) L/ g" f
A君中规中矩,没有创新精神,虽有好学的表现,但我的感觉更多的是死学,没有活学活用,这样的人到了高科技公司会很不适应,做了这么久的培训,连受训者为什么不喜欢接受培训都总结不出来,可见此人抓不住问题的关键,这一点对做薪酬工作来讲是很要命的。另有一点,A君说,不患寡而患不均,要建立一个公平的薪酬,听上去很有道理,但实际上,薪酬的公平仅理解为“均”,那就大错特错了,薪酬的实质是对员工工作的物质肯定。对这肯定的认可取决于比较,除了员工之间比较以外,还与市场水平比较,还要与目标完成比较,还要与个人付出比较。如果与市场水平、目标完成、个人付出相比是适当的,纵然员工之间相差很大,员工的满意度也会较高。以A君前面做培训工作的经验来看,容易让我认为A君只会把薪酬做得平均,而没办法做得适合。
, o. B7 |' ^2 D! {( G9 B3 U 而B君听上去很不错,但仔细一分析就发现其实她的思想与国内公司的实际水平相差很大,B君的问题不是不好,而是不适用。2 d* t6 b1 j$ Q' t' g7 t+ W9 w
首先,她在国外的培训经验就不适用于国内,固然她是“客户导向”,但这前提是,“客户”知道自己要什么。国内企业的员工都知道自己要什么吗?恐怕很多人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吧。如果从公司发展的角度看这个“不知道”问题就更大了,可以说B君的培训做得相当被动,只做了员工有明确需求的,也就是完全失去了培训对员工的引导作用。因为一个高科技企业,市场与技术的变化快速而巨大,要能在市场上立足,常胜不败,必须要有先见之明,而这先见之明又结合公司的经营目标、实力、竞争对手情况来做的预见性的东西,这就决定了,培训的相当一部分是自上而下的。这样的培训工作在国内的效果一定会很差。- I: q8 ~) l& q9 H6 j
另外,以这个薪酬管理经理这个职位来说,外包会很乱。为什么?一个高科技公司是什么,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在哪,在人脑里,人脑除了产生思想还会产生情绪,情绪就决定了薪酬中会有一部分是“印象分”。外包后咋印象。况且公司的规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宪法还要修改呢,何况是公司的薪酬制度,如果需要变了,而长期以来又是外包的,这个衔接的问题如何解决。
9 o m) M( A" S Q! A4 \ 而最核心的不是外包,而是她所说的30%,如果这样,公司会有70%流动率,这还得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部队每年都固定一批人退伍,也不过是30%,她这一下子就是70%。而且,作为一个高科技公司,除了两个打扫卫生与一个前台接待员以外,每个人的岗位都是不可替代的才对,开发的、推广的、管理的,哪一个不是公司的重要资产,如果不是资产,公司就不会招这个人来,招来了,就一定是资产,说不是资产不是悖论吗?况且,培训与薪酬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要把他变成更重要的资产。 r! t" C1 z+ z. e$ P
另外,外包如何包,包给谁,包哪些,员工收入不需要透明的部分怎么处理。
" F5 p; |5 g3 Y9 d. y5 O0 @ 所以说这两人不是不好,而是不适用国内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