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12-23
- 注册时间
- 2002-9-16
- 威望
- 802
- 金钱
- 7431
- 贡献
- 1508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9741
- 日志
- 32
- 记录
- 2
- 帖子
- 886
- 主题
- 68
- 精华
- 8
- 好友
- 25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2-9-16
- 最后登录
- 2014-12-23
- 积分
- 9741
- 精华
- 8
- 主题
- 68
- 帖子
- 886
|
第13章 小人现形,你的蜕变: @% d& L5 a. L6 H4 Q" a4 ?
+ K% q- O9 w: `0 G5 G% b5 T! }/ u" P贾老师到理工大学商学院后,成立了职场心理研究所,担任主任。下面有几个课题组,其中一个是职场绰号课题组。9 @8 J) C2 M3 [- V5 ]
贾老师在职场十年多的经历,有意识的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独特视角,对职场绰号进行了深入观察,提炼了上百个真实案例,并与MBA学生的案例讨论中,收集了更多的案例,终于实现了他早年第三只眼的情结。
8 n$ H3 P( Y' ~7 A我们六个人,也在多次的案例研讨和分享中,对职场绰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些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引起了我们很多共鸣。于是我们都加入了这个课题组,跟着贾老师进行了最后一个环节的理论总结,从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对职场绰号进行了学术总结。/ A( F+ h8 I( n1 u
: j0 n- J5 A/ s# M
一、 你觉得他是小人,他在背后也觉得你是小人
& W2 t$ H. E, { r职场绰号,是对职场小人的类型细分。很多网友看了故事后,在跟帖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绰号留言评论,有些故事让他们非常共鸣,仿佛就是在讲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大家对老妖婆、墙头草等很痛恨,对笑面虎、老狐狸等心有余悸,对小妖精、老色鬼等会心一笑。我们这些围观的人,都在分析评论他们。但是,很少有网友会说,这个就是我,我就是你们唾骂的那个老妖婆,老狐狸,或者小妖精。很少。
* {, E- E) v3 `' ]6 o! K6 g; n这是为什么呢?
% A0 U+ Z ^- E& [* c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称许性,也就是有些人看到了自己可能就是这种类型,但是不原意暴露自己。
/ t) c, z6 ]8 u( n9 `5 B另一方面,有一些人不觉得自己是。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电影,每个小孩都会说那个是好人,那个是坏人,大家都喜欢好人,讨厌坏人。但是没有哪个小孩会觉得自己是坏人。我们也一样,我们不会愿意承认自己是小人。即使我们平时具有某类小人的行为,我们也会过滤。至少潜意识会过滤掉。于是,我们主观的人为,小人就是别人,而不是我。
, G4 B4 t; L# h" R5 ~% F% j如果我们可以象美国中央情报局一样,可以偷听到甲、乙、丙的私密谈话,我们可能会发现:甲认为是小人的乙,居然在背后和丙谈论,觉得甲是个小人。( _! \9 |& k' F: P
这就是小人的非我性特点。/ J9 s9 v- {0 X5 X' M7 N7 w. U" ^
2 n/ ^* f1 v! o# M2 E# m' E S
二、 小人不一定就是坏人,它比较复杂
9 h# x" }. N8 j& p; R( l 我们讨厌小人,所以基本会认为小人就是坏人。其中夹着我们的情感因素和价值观判断但是,从研究的角度来说,小人未必等同于坏人。这个要放在系统的框架内。" l% h( g) S9 Q6 A5 a- h# U
一个社会也好,一个公司也好,都是一个系统。系统与外部有界面和交流,系统内部有子系统和联系。就像有人指出的,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团队需要互补的个体,完全同质的个体组成的团队,肯定不是一个好团队。2 B# R! d. h0 m$ y! w; z
我们往往讨厌攻击性,讨厌伪装(自我保护的一种)。但是,伪装是相对攻击性的。攻击与伪装,都是基于生存的需要。看看动物世界,老虎每天的生活就是捕捉猎物,他吃掉马或牛羊,对它来说,那是自然规律,否则它就会饿死。对老虎的攻击性而言,马牛羊的逃脱是自我保护,是正当的生存选择,它逃脱不了,就要被吃掉。/ z5 H; V5 j3 ^3 Z6 F( U: s
但是,马牛羊,在吃那些植物,它们没有攻击性,但是在占有这些资源。然而我们很好接受。
( P4 F8 s; t; p( N% ~) K& a! i在一个孤立的区域,假如没有更大食肉动物,某些动物就会特别多,生物链可能被破坏。
" X% z! _" H8 E' T/ R7 q8 v对于一个组织而言,也需要对外的扩张与内部的平衡。这就需要攻击性的个体或群体,也需要防守性的个体或群体。这样的组合对组织而言,反而是最佳的。
9 j* Y. ?) V3 |+ C) M0 I所以,抛开正义和道德而言,各种类型的人在一个组织都需要。从先天性来说,不同个体的家族基因的遗传,必然导致不同特性的个体。
3 l! w+ [) T4 D* q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从“我”或“我们”这种角度来看,“他”“他们”与我们不同,就可能让我们讨厌,他们就是小人。
- X6 u8 c; S/ h6 M# b, O' E这就是小人的复杂性。
& {0 F1 w% [) Y/ S$ [8 Z* s& ^/ O. l: G
三、 绰号的内外折射% T$ V* Z% n* _9 z
职场小人如何起作用?: J# m8 W9 w7 Q- M" T- D6 C' z
就像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中的黑山老妖,在黑夜出没,悄无声息,趁人熟睡,无防备能力时,对准他的嘴巴,吸人的阳气。周星驰扮演的至尊宝假装睡熟,当黑山老妖对准他的嘴巴,他就假装睡梦中侧身翻倒一边去,没有配合它,黑山老妖也就无从下手。
) n( S' d$ m- Y) K职场小人破坏的是人的精气神,摧毁的是人的免疫力,通过诱导,分散人的专注,改变的是人的状态,干扰人,使人心神不宁,不能集中做事,通过人际关系的恶化,让你产生恐惧,为他所用最后被抛弃或者提前离开,使他从中获益。7 V3 d: s0 C3 T" @& {# ~
对付职场小人,可以运用绰号进行识别,提前识别他,始终有警惕性,不配合他,不被他干扰、分散注意力,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他就拿你没办法。
3 s) y- G4 w9 _, V职场绰号,或可曰:职场照妖镜。纯属娱乐。
) C7 ?! h6 n) ~% `镜中有像,是谁?你,我,他?皆不是,亦皆有可能是。
+ H7 m& P+ @2 D% q! V职场绰号更像混合性格的说法,先天的性格本我加后天环境融合后的现实我。绰号从何而来?是从他的日常行为反复观察而来。绰号反映什么?折射他的内在性格或价值观也。% {+ W7 g0 c) n/ m1 O4 A
职场绰号,或曰:职场折射标志,读者可以窥见部分,宛如洞口,但又无法完全探究到洞里的真实状况,终有不满足感。2 r- {9 o) C$ I+ @3 m
欲知更多人性善恶,处世风格,需参阅其他与人性研究有关的学科。本书仅作抛砖引玉,为读者茶余饭后的谈资,博君会心一笑,足矣。
5 e1 t* d; z5 q3 O; P' [/ e: y9 K. f5 |4 g+ \1 F6 V" @
四、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o& z! [, J1 r9 Q0 D
所谓道不同,不与为谋。话不投机,半句即多。或曰: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或曰:形同陌路,破镜难圆。" G8 z* z# g J, G* E
人若投缘,素未谋面,已是知音。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或曰:千里姻缘一线牵。
1 @2 a( p* S- _ V( h女娲造人,出于偶然的寂寞,用泥土搓出人形,分为男女,看其玩耍,徒增乐趣。后人有性情,遂逐步变异,肤色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各有脾性。虽同胞手足,其皆出娘胎,却是花开几朵,各表一支,枝枝蔓蔓,各取其状,此为外因也。同为祖宗一脉相传,大房二房小房,异国异地女子所生,基因代有差异。此为内因也。内外相交,天地造化,世代演变,不知所终也。' `/ N$ W/ t$ k( y
) F: |3 T* f0 K0 k0 s
五、 由己及人,学会相处之道' V0 w- E( [. N( s! t& B# F
在职场中,有友好和睦的关系,也有斗争复杂的关系,职场是个利益博弈的综合体。每个人都不能简单地两分为好人或者坏人。在任何一个职场关系中,都有得利或失利。所谓职场小人,更多的是由失利的一方夹杂的主观感受,从失利的立场和角度观察看到的。就像哈哈镜,有可能部分扭曲了实际情况。如果换个角度,同样一个故事,从得利的一方来描述,可能又完全不同了。这就像警察办案,受害者对案件的描述,与嫌疑人对案件的供述,常有出入,需要警察甄别对比,才有真相逐步浮出水面。) g0 P Z5 L. K4 b! ^
从我们出生到老死,生命的周期基本就是生、老、病、死。我们作为客体存在,又以主体感受,在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己的互动中,逐步体验生活的乐趣与烦恼。没烦恼的生活,只有乌托邦。但是生活不仅仅只有烦恼,只要真心去感受,我们依然能够发现多姿多彩的生活。人与人的关系也不向本书描绘的这么悲观和险恶。关键在于,我们对于自己的认识有多深。我们需要很好的认识自己,调整自己,也需要正确的认识他人,在积极的互动中改善与他人的关系,甚至促使他人的提高和完善。与人相处,不如说是与自己相处,其中的门道,值得你我琢磨感悟。
4 m3 |$ H+ n$ h$ E; _本书是一个组织行为学角度的分析,虽然有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毕竟是一部小说。小说是虚构的,但情节可以塑造的真实。
! C3 a$ t% N-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可以让读者快意恩仇,引起共鸣,纯属艺术手段之需要。也许有读者在看到某个职场绰号或故事时,仿佛看到自己的遭遇,心有戚戚,或仿佛看到对自己的影射,有刺痛感,或仿佛看到是周围某公司某人的剧情,有揭露感,那么请记住:
4 F! H, B/ n7 ]本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 ?! O! V5 }0 L) U6 j' f
/ R# p1 d4 f5 U! h; ]: {. a9 c; C0 V( s8 j1 P
尾声:没有结束的MBA课程案例
$ L M, |- D5 S. u( }" M! l% I
8 A' ~9 r6 d* t9 l5 z+ V: a9 L一届MBA学生毕业了,贾老师要迎接第二批的学生。他打算新的学期,用一些新的案例。他脑海里响起还有这些绰号没有包括:老油条、马屁精、草包、关系户、马大哈、跟屁虫、三角眼、三脚猫、混合型、霸里狗、木头人、娘娘腔、暴发户、小气鬼,基本都是职场中的小人物,小角色,但为数众多,。本学期提到的12种绰号,每种只说了3-4个故事,还有一些精彩的故事可以补充进去。请看《第三只眼看职场2》。' w$ h; u2 a1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