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1-10-27
- 注册时间
- 2012-9-20
- 威望
- 12130
- 金钱
- 359911
- 贡献
- 100125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472166
- 日志
- 7
- 记录
- 4
- 帖子
- 8545
- 主题
- 640
- 精华
- 5
- 好友
- 327
    
签到天数: 14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注册时间
- 2012-9-20
- 最后登录
- 2021-10-27
- 积分
- 472166
- 精华
- 5
- 主题
- 640
- 帖子
- 8545
|
接下来我们有请曾先生上来跟我们分享,移动互联IT管理的最佳实践。
前几天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案例,深圳天气预报前几天早上8点半到9点半红色警报,几个微信群就挺火。先是有人问,哪个公司通知员工可以不上班?学生不上学这是必然的,结果人家腾讯是第一家通知的。员工可以不上班。
接着有人就不服,说我们迅雷也通知了,联想也不服,我那圈里有个联想的HRD,他说我们早就通知了,今天上午可以不上班。那个圈我没敢发言,我们公司自己内部还有几个圈,我们那边也有人打招呼了,是要大家早点走,不要耽误上班时间。
讨论到上午11点多的时候,华为的信息出来了,他们更不好意思,他们连提醒一下提前上班都没有,结果一堆车泡在坂田的路上。
我们都是高科技公司,我们曾经自己以为我们离互联网还是挺近的,但是像这样的细节就会发现,不同的企业理念、思维和操作,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我觉得对于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的时代,我们如果说是要能够很好的去适应它,或者说拥抱它,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我们看几篇文章,我们自己 觉得对哪儿有兴趣就能转得过去的。一定是从思想理念的深处要有一些变化。
至于我今天能够分享的,主要就是我们自己的一些实践,还未必能让大家真的有互联网的思维和转型。
现在的时代特征,大家都知道,但是我特别想强调一下,以往谈转型,谈的已经有十来年时间,最近这几年开始谈变革,不论是一些比较领先的一些公司,还是一些传统的企业,都在谈这个变革的问题。
创新一直都在说,现在谈的是颠覆,仅仅是创新已经不够了,必须要颠覆。去年年中,在国内找讲颠覆性创新的讲师,或者是找这样的专家,包括国内的重点高校和一些大的咨询机构。去年找不到,就是能讲颠覆性创新的有些人说能讲,我们聊了一聊看看他的内容发现不行,所举得案例除了讲讲小米,讲讲特斯拉, 别的东西也谈不出太多东西。但是今年3月份前后,颠覆性创新的课程 到处都是。说明大家确实看到了各个企业,各个组织和机构,大家需要理解和认识,到底什么是颠覆性创新,怎么做颠覆性 的创新。这是我们现在的时代特征。我们确实感觉到,一夜之间被颠覆的可能越来越大。
比如中兴通讯2011年的时候, 效益挺好,HR也好,中兴学院也好,各种业务也好,预算花钱不紧张。到2012年,一夜之间就是一个亏损。现在我们这种传统的通讯行业被现在互联网的冲击,怎么样调整?
前几天我和东风汽车老朋友一起沟通,他说一样的,看到汽车行业马上就被颠覆了。奔驰去年在欧洲的汽车展上,已经把传统的汽车概念改了,我们买的不是车,我们消费的也不是车,奔驰认为我们消费的是流量,汽车也是个移动的终端,我们每个人消费的是流量,这个位置到另外一个位置,这个过程就是流量。他们要用这样的理念,重新来架构整个汽车产业和汽车的消费模式,已经在欧洲开始做试点。如果它跟google合 作,那整个汽车工业就是一次革命。任何人不用再去考虑,车的其他问题,你只要说用,你就说在哪儿用,你随时随地用,随时随地时还。像这些商业模式和新的变革,现在 确实我们任何一个行业,都不能太掉以轻心,不能太大意。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来讲,最近一段时间我自己感受也比较深,比方说像互动。应该说现在的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的发展,让互动更加有条件。我们以往的 时候,至少我在中兴通讯看到的一种现象,跨层级的沟通和互动是很少发生的,所以在企业内部有一个很大的一件事情,就是领导来做基层调研,领导与员工做基层 访谈,这以前在很多企业都是很大的事,董事长来了,总裁来了,哪个高管来了,咱们好好准备一下,有的时候为了准备一个汇报的PPT,要准备半个月,要做很多版的。现在好像似乎这些都不重要了,我们现在提出来汇报类的会议要全部取消,你想给谁汇报你用其他汇报方式,不要搞汇报会,一个人在那儿汇报,汇报给一个人听,边上坐几十个人陪着。这种会不开,如何实现有效真实互动需要大家想一想。
我们现在要做的,能不能把所有的层级给打破?中兴通讯我们从管理层级上,管理干部有七级,从总裁一直到下面员工有七级,怎么样把这六级到七级打破?我们试了一下还可以。在线就不说了,尤其像我们企业,除了生产线的员工,生产线上的生产工人,其他所有工作都必须在线,不在线无法工作。
平等,也是现在感觉比较深的,我们现在很多管理干部的观念还转不过来。我最近处理的几件事情,有一个是员工在内部流动,员工跟对方的一个接收单位已经谈好了,都是我们公司内部的单位,但是原单位领导就是不放。员工跟原单位的领导都到了吵架的程度还是不放,就是你不能走。 我们曾经发生过一次案例,一个部门领导说,要走先离职到那儿再入职可以,你想从我这儿调过去绝对不可能。干部觉得他自己很有道理,我这个项目,这个人不可能走 的,必须在我这个项目做。然后我们现在就改了,我们出了一个政策,强制调动,提前多长时间打招呼,在原岗位工作了多长时间,考核情况基本还好,只要员工谈 不通,我们HR在后台直接操作,把这人硬调。
我知道实际上有些企业,内部强制调动的事情已经做了很多年。但是在中兴通讯以前是不行的,操作两单以后我们有管理干部直接投诉到总裁,说HR现在太过分了,员工想干什么干什么,想走就走。我给他回了好几封信,我说员工都可以跟你撕破脸皮你还留他干什么?但是他观念不接受,我组织利益是第一位的,在我们这6万多人企业里面,确实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你能不能真正尊重员工,为员工着想,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的。
扁平的组织,这个今天不是我们主要内容,我不想谈太多,现在很多企业在往三级管理架构走,未来我们认为是两级管理架构,像我这样的所谓的主任、经理之类的我认为未来是不存在的。除了决策层就是执行操作层,像我这样上传下达为主,偶尔做做决策的中间层,未来组织是不需要的。
最后的是要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
我刚开始做HR工作不久,我曾经内部发起了一个可能比较反动的话题,我问HR是 代表资方的还是代表员工的?代表资方还是代表员工,决定了你的定位。后来讨论来讨论去,就是说我们偏向于代表资方,然后我 们的工会偏向于代表员工,好在我们还有一个在发挥作用的工会,如果没有一个还在发挥作用的工会,有些企业我相信工会和党委都已经不太发挥作用,那你HR代表谁?这个决定了你很多事情的操作,尤其是在短期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你的操作理念到底是什么?所以我们觉得是要共赢,一定是你企业要想实现什么目的,一定要让员工也能实现共赢。我们员工结构都是博士、硕士、本科生,80%以上的本科以上学历,这样一个高知识分子的群体,你怎么对待?我们就有领导干部经常说,不要把员工当傻子!我最近一段时间才真的发 现,民间高手到处都是!不能把员工当傻子是什么意思?员工 他想的问题一定比你想的还要细,比你想的还要多,甚至我们在HR领域,我们现在设计的一些方案,员工最后都设计的比你好,我们现在发现这种现象,我们设计一个方案我们公布出去,最后大家一评,三评四评之后一个更好的方案出来了,人家账也比你算的精。不能把员工当傻子还有更重要的是,千万不要自己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解释辩解。员工能看得透透的,我们不敢承认我错了,我不承认我这个事做的不对,后果就是离心离德。
我们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组织和流程的重构,必须要更加快速和更加灵活。一个是干部和员工的激活,中兴通讯1985年成立,前20年基本上是处于高速成长期,甚至前25年,每年翻一番或者40%,50%的增长。现在这个行业已经渡过了高速增长的时候,企业没有高增长了怎么办?干部和员工怎么激活?还有变革和创新怎么触发?我们做了一些尝试。
解决方法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讲,我觉得首先是从转变思维和文化开始的,影响是最大的。互联网时代的转型,从我们自己的实践来看,有可能我们HR如 果快一点的话,甚至可以引领和带动整个公司的文化和思维的变革。这个是可以实现的,因为我们的工作涉及到每一个干部 员工,涉及到公司文化建设。
然后是尊重员工,人人为本。我们很多企业谈的是以人为本,后来我们自己总结了一下,以人为本这个话很虚,如果让我们HR工作人员,让我们管理干部,真要做到和转变的话,我们提人人为本。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曾经有过一个案例,出台了一个政策,员工有不少人反对,就在我们的BBS上 跟我们领导发生了很不愉快的口角,最后员工就说,你们不是为人民服务的吗?管理干部说,你是人民吗?其他也有这样的案例。如果你认为具体某一个员工不是员工,不代表员工,不是人民的话,你肯定做不到以人为本。所以后来我就提,每一个员工只是企业的1/60000,但是是他个人的100%,要为他解决问题,要为他服务,我们就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就能落地。否则的话,你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让你的以人为本落不了地, 你不为员工具体做一些事情,你真的落不了地。当然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个员工,都服务的很好,但是这种思想和原则要有。
看看我们具体的实践吧,一个是我们的SHARE,一个是MOA。
SHARE是我们一个基于PC的一个内部分享平台,也可以说是我们文化和工作建设的一个平台,MOA是我们的移动办公平台。
我们的SHARE就是微博+圈子,实际上并不复杂,这是我们易秀的主页,现在日登陆是4.7万人,不是我们强制使用,不要求员工必须登陆,看你的兴趣看你的需要,评论现在已经27万条。上线时间,现在是基本上快满一年了,圈子有1333个。这个圈子以工作讨论圈和学习圈为主,也有一些员工自发建的圈子,跟我们企业内部论坛差不多。比方说自建圈子活跃度最高的是找对象的和租房子的,这个我们不反对,但是我们同时在引导工作和学习圈子建设,近期评选的时候我们好几个工作学习圈排在前面。
这是我的最新粉丝数,不到一年的时间,9000多粉丝,没有硬拉,也没有强调。我现在是公司最大的一个大V,很多人不服, 就说你这个不算,说一句我们涨工资,结果全都关注你了。但是也正因为有这么多粉丝,我每天都能看到几条,有时候一件重要的事发一个微博,后面两三天会有几百条评论,这些来自于最基层的评论,原来员工这么说,我原来想的可能不对,员工关心的不是这个你这个东西,由此,让我的观点和操作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比如说有一个“奖金帐户功能YY记”, 我们给员工推了一个虚拟奖金帐户,可以累积平时发放的奖金额度,自己选择何时提取一次性合理纳税。结果我们那个奖金帐户让几个员工评的,最后让我流汗,怎么合理纳税比我们算的还精!我们自己觉得设计的挺好的一个东西,让他们一分析你这个东西背后可能会隐藏什么东西,怎么才能有实际作用,真的让我们很无奈。
再如有个“外行解读薪福计划,草根版操作指南”。我们今年做了一个薪福计划,我们这样的企业,如果不是发生颠覆性的变革,薪酬竞争力是肯 定跟互联网公司没有办法比的。但是我们的人才的对象又几乎都是一样,怎么办?我们想可能我们薪酬上没办法,我们在福利上多做一点。我们做不到薪酬 最高,能不能做福利最好?现在很多福利项目的设计,还是很有深度比较见功底的。
我们今年推出了7项, 最开始我们推的时候,一帮人研究的时候,晚上也不睡觉一整整到一两点,觉得整的很兴奋,觉得我们这个东西挺好,还请了咨询公司,SHARE上一放出去,员工推一个草根解读版,一条一条解读,到底怎么受益?到底什么人能受益?哪些可能是吃力不讨好?让我们觉得真的不是那么回事。确实我服了,这个草根版我评价了一 下:厉害!!!
我们最主要要用的是部门的微博,我们几乎所有部门都内部在开微博,尤其HR在内部微博是非常有必要的。几乎我们主要的动作,我们主要的举措,都及时在这个上面发布,就让我们部门的工作跟员工直接打通,他会看到你想干什么,我们甚至有些东西是 讨论的,就是我们想干一个什么,我们就先抛出来,大家觉得这事值不值得干,行不行?会有很多评论就出来,不再像以前我们,有些东西发一个红头文件,然后还要 文件解读,一级一级传达,有时候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非常不好。现在我们感觉到这种方式很好,甚至有些东西,我们原来还想征求意见,做一个标准,发一 个红头,后来弄弄发现不用发了,员工都搞清楚了,这个事情就这样吧。所以说直接就让我们的HR部门工作,跟真正受益的干部和员工直接对话,这个我们感觉到效果很好,除了HR其他部门也在做。
回到我的PPT。通过我们这个SHARE平台,我们也在重新展示我们的高管的形象,中兴通讯今年春节的时候,高管专门拍了这么一张照片,给员工一看,焕然一新。这是我们董事长,70多岁老人家,平时见到他最多说一个慈眉善目,这些是我们总裁和其他高管,平时形象都挺严肃的,但是这种形象出来的时候,员工会感觉高管与自己亲近了很多,至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形象。实际上就是几张照片往上一放,效果很好。
这个是我的老板,公司的SVP,陈健洲,在座很多人熟悉他,以前多年主持HR和学院工作,这次我们公司整个互联网思维和转型变革的文化建设是他牵头。
我们这位员工现在在公司内部很火,大家都知道,就他一条SHARE上对陈健洲总的提问,让中兴通讯讨论了好几年的弹性工作制,开始真正的试点实行。这个我问过我们陈建洲总,我说你 当时怎么想的?他说以前确实咱们公司也讨论了几年,没想明白。员工这一次的提问,他说我必须要答复,答复的时候,我就觉得还要继续推试点。问题回答,再公开转给我,所有的员工都看到了,我们必须要对员工有交代。后来我们发现,好多事情真正原因在于,你公开说的话,就要做到, 给自己压力挺大的。
新年问高管,这也是一个案例,所有高管过完年之后,我们把他们拉到电化教室,在线面向全体员工回答问题,前一天结束公司年度经营工作会,第二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要干啥,每一个大业务要干啥,机构改革到底是什么背景?我们叫“战略光速落地”。有些人问的非常尖锐,当时问我们现在号称中兴手机掌门人曾学忠,国内手机为啥亏损?后续手机怎么办?解释的不好,说的不好底下员工不干。
SHARE平台上,还包括我们还有一些健身、健康的分享和引导。如“中兴好运动”,包括各个老总的运动生活。各个老总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包括我那个老总陈总是攀岩的,我昨天问他清明节出门没有,他说到清远攀岩去了。我们做个小视频,给员工展示一下我们管理干部怎么健身,像我们总裁就是快走、爬楼梯,出差20几层、30几层楼梯他要爬,他不坐电梯的,我觉得这些内容员工看着蛮好的,充满正能量。
最后一个说一下移动办公MOA,手机界面上看到的是这个,有我的邮件,我的审批,实际上有这两个系统,基本上我日常工作内容就全部涵盖了,我自己邮件一天150—200左右,自己亲自处理没有那么多,有的只是大概看一下;我的审批每天20—30,财务、人事等等。我们结合易秀,在手机上也可以使用,这里还有一个手机会议,发起个5、6人会议非常方便,我不用找这些人现在在哪里,把我要邀请参加到我会议的人,直接可以把他手机号调出来(跟我们公司通讯录是关联的),直接拨号召开手机电话会议。
现在公司内部人员的电话号码我不用存了,因为在这里公司任何一个人的电话号码都查得到,固定电话和手机电话。以往有时候临时找一个人,绕好大一圈才找到,因为你没有他电话号码,你得问中间某一个人,你有没有谁谁电话号码?把他找过来,如果在PC上还好办,PC上公司内网能搜得到。不在办公室,又急着找一个人,有的时候真着急,找半天。现在不用了,直接手机上公司任何一个人电话号码直接找得到,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两个工具。
这个是我们在MOA上,移动办公上的学习班群组,我现在还管着中兴通讯学院,我们管理干部读书班做了十几年了,这是其中一个班,今年3月份开的,1月份开的一个班。这个班实际上在12月份的时候就成立开始选主题,这是辅导老师,这是我们班长说其他班已经开始积极讨论了,大家也要发言,我们同时成立了很多班。这个学习班要讨论什么问题? 提前都讨论。要关注什么问题,提前都关注。学员已经在开班之前就已经沟通好长时间了,真正坐在一块的时间只有两天。而且这个班,现在还在延续,有点类似于行动学习。
实际上这个功能就是微信,看这里底下我们有一个消息,我们把微信的功能移植过来,我们自己开发了一个企业内部微信,这一套东西为什么好?企业内部有些东西用公众帐 号是不行的,我们最后投入力量开发了一个企业内部的微信。这个是应用汇的内容,还有好友功能,消息功能。
MH370马航飞机失联当天,我正好在北京参加中人网的《HR-HaveResults 才报说话》第二期班,星期六一个早上,我刚到北大教室没多大一会儿。马航最早的中文信息是8.40左右,我们公司ETrip中兴商旅系统,8点50查到飞机上有我们一个员工,包括他的工号他的部门,全部都查出来了。商旅工作人员9点不到通知了他们的主管财务部门领导,9点10分,财务部门领导找到工会主席,9点20工会主席找到我,整个事件开始进入公司真正的内部处理流程。10点钟左右的时候,与此事相关公司高层领导、部门领导,分布在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十几个部门,已经成立了工作组。全部参与人员都已经拉到我们MOA的“客机事件”群组里,其中员工所在部门的办公室主任还刚刚从俄罗斯飞到香港下飞机,他的事业部的老总在迪拜,当时我们同时在北京就成立了四个工作组分别负责政府、马航、家属、后勤工作。我想如果没有这一套移动办公系统,我们分布在全球的不同部门的这么多人,不会这么快就开始共享信息和共同工作。包括我们在10点半的时候,已经找到了员工的家属,11点的时候,员工家属已经从邯郸坐上车往北京走。
这就是我们MOA使用以后的一件紧急事件处理的效率,后来我们了解了很多单位,没有一个公司能像我们当时那么快的反应速度,就因为有这个工具,很快大家就在一起。6个国家和地区,总共35个人,如果开会通报讨论,什么时候能把这个会开起来?早上9点多开始组织,不到中午和下午,这个会都开不起来,还是周末,人都找不着。我们品牌部门领导说,类似情况以前他想了解发布什么东西,得问工会、HR、问办公室,问好多部门,或者参加每一个会才知道,现在不用,他直接看到整个工作群组所有人在干什么,他很清楚所有过程和处理,他不用问任何人全都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