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楼主: chinahrd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系统转发] 管理研究理论和贡献探讨 2

[复制链接]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91
发表于 2008-10-5 17:47:00 |只看该作者
(1)问:对于一个X与Y的关系,在原有理论的立基下,纳入组织层级或是团队层级的情境因素,这能否算是某种研究贡献?
回应:当然是贡献。但是贡献是大或小就要看(a)理论有否改变;(b)新变量的解释能力等因素了。

(2)何谓falsifiability?当我们提到X与Y的关系能否被falsified时? 又是什么意思?
回应:falsifiability (证伪)就是可以证明是错的。我猜「可证伪性」有两个条件(如果有人想到其他的条件,请补充)。第一、要有预测能力。如果像看面相一样,往往是「事後孔明」的话,就有很大的问题了。波普尔讲的“心里分析”就是一例。第二、要有一致性(consistency)。如果每次讲的解释都不一样的话,那就没意思了。所以,如果你说X影响Y的话。第一、要每次都是X,不可以今天是X1,明天是X2,后天是X3。第二、要看到X(发生)的话,一定可以看到Y(发生)的。如果你讲的是因果关系的话,更要多加一条,就是X是由你来操控的(manipulation)。     Kenn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92
发表于 2008-10-5 17:48:00 |只看该作者
问:什么因素会造成信度跟文献所报的有出入?我用现有的量表收集资料,结果发现某个构念的信度并不理想。这种情形是否暗示我回收的问卷出了问题,而非原来的构念的信度有问题?如果真是如此,是否我应重新收问卷?

回应:过去的学者发展一个新的量表,都经过很多次、多样本反复的验证,而且有模范数据(norm data)的。所以,如果你只收一个样本,跟人家不一样的话,我会说十居其九是你的问题。(当然,跨文化的研究要复杂一点,就比较难讲)。
可是,现在的研究人员往往在发表文章的压力底下,草草写了几道题,在一个样本里做了一个因子分析,就算发展了一个量表了,那就很难说了。可能连他自己都不一定可以重复量表的因子结构,更不要讲信度高低了。这个现象在二流杂志出现的频率更高(所以在文献中选量表也有一定的技巧的)。可是无论如何,量表是人家发展的,已经刊登了,你的结果跟人家不一样,吃亏往往都是你的。
话说回来,所有的研究都会有漏洞的,问题是大还是小。我想要看你的研究的整体贡献,才可以谈「低信度」可不可以接受。所以,如果(1)你的信度不是低得很过分;(2)你的研究的整体贡献是大的;(3)只是这个量表有问题,其他的构念都没有问题的话,那么可能不一定要重新收新的数据。不然的话,多收一次是在所难免的了。其实,多收一次数据,如果结果是一样的话,说不定你可能找到一个好的理由来修正人家的量表呢。   Kenn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匿名  发表于 2008-10-5 21:14:00 |自己
1.所谓「贡献是大或小就要看(a)理论有否改变」。「理论有否改变」是什么意思?是指此研究达到theory testing 的目的而让理论更精致化吗?抱歉!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
2.falsifiability (证伪)的前提,就您的说明,似乎是指能有系统且具预测力,是这样吗?对不起!我对于falsifiability (证伪)仍感困惑,即使上课老师也常提起,甚至您也予以说明。此外,一个理论希望能具备falsifiability的特质,是为了找出边界条件吗?
回复

使用道具

94
匿名  发表于 2008-10-5 21:15:00 |自己
抱歉!上回忘了署名!谢谢答复。
何谓『模范资料(norm data)』?我第一次听到此名词,可以再说明些吗?谢谢! 
针对84楼的问题与您87楼的响应,我有了下列的想法。1. 当一个新的构念产生时,为了量测此新构念,每个量表必「都经过很多次、多样本反复的验证」。可是,当运用MTMM方式检视新量表的区效度与收敛效度时,我的经验是有些数据未必全都能符合MTMM所要求的原则(例如:不同方法但测相同特质的数据应大于相同方法但测不同特质的数据)。这样的结果,仍可以被接受吗?2. 我发现管理研究常常会提出新的构念,但好玩的是似乎有些构念在概念上多有重复。面对构念意义有所重迭的情形,对于做研究选取适当构念,有什么原则可以依循呢?而且,构念能解释的范畴是否有一遵循的准则?为解释一个狭隘的现象就发展一个新构念,这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95
发表于 2008-10-5 23:05:00 |只看该作者
问:何谓『模范资料(norm data)』?
回应:Norm data 的意思是作者会告诉你一般有不同背景的作答者(男性、女性、不同年龄的人)会在这个量表得到什么分数、平均分是多少、标准差(方差)是多少、这个量表的因子架构是怎样的、它跟其他相关的量表有什么关系等等。

问:当运用MTMM方式检视新量表的区效度与收敛效度时,我的经验是有些数据未必全都能符合MTMM所要求的原则。这样的结果,仍可以被接受吗?
回应:没有区分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与收敛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的量表就是没有construct validity的测量。一个测量的工具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它是在测量它要测的构念的话,还要来干什么呢?

问:面对构念意义有所重迭的情形,对于做研究选取适当构念,有什么原则可以依循呢?
回应:我的理解是做研究是从理论出发的。你的理论需要什么构念就用什么构念了。如果social identification theory 讲的人会尽量增加自己的self esteem,我们怎么会选用self efficacy呢?

问:构念能解释的范畴是否有一遵循的准则?为解释一个狭隘的现象就 发展一个新构念,这也是可以被接受的吗? 
回应:我觉得这个问题跟上面的问题是一样的。问题不是“构念”是否可接受,而是构念背后的“理论”是否可接受。而“理论”是否可接受,在这个情形底下,重要的是研究的现象是否有意思。“狭隘的现象”不一定没有意思的,因为从“狭隘”的现象中找到的理论可能可以用到很多不同的情形底下。「元分析」(meta analysis)这个影响这么大的分析方法,原来的出处是员工选拔的一个小问题而已。     Kenn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96
发表于 2008-10-5 23:05:00 |只看该作者
1.「理论有否改变」是什么意思?
如果多添加一大堆解释的变量,但是解释的机制(理论)完全没有改变,那怎可以叫做贡献呢?

2a. falsifiability (证伪)的前提,似乎是指能有系统且具预测力,是这样吗?
我学的是实证研究。如果你提出一个理论,就要按这个理论提出一些“预测”。我就会按数据来验证你的“预测”。数据支持你的“预测”,我就暂时相信你的理论。相反,我就不会相信你的理论。这就叫做“证伪”( “证”明你是“伪”或“错”的意思)。有些理论是不可以证明为“伪”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就是一个例子。你怎样可以“证明” 进化论是“错”( 伪)的呢?答案是几乎不可能。

2b. 一个理论希望能具备falsifiability的特质,是为了找出边界条件吗?
不是。不可以证明是错(或伪)的理论不是“科学的”理论。请你看一看我开始的几个日志就会明白了。   Kenn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匿名  发表于 2008-10-6 13:15:00 |自己
针对前面所提的MTMM方式检视新量表的区效度与收敛效度的问题,我遇到的问题如下:有少数几个「不同方法但测相同特质」的数据小于「相同方法但测不同特质」的数据,但「相同方法测相同特质」的数据仍是四类中最高的数据,且「不同方法测不同特质」的数据也都是最低的。如果这样的情形发生,我也要断定该量表没有construct validity吗?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98
匿名  发表于 2008-10-6 15:02:00 |自己
Kenny, 您好!三个问题向您请益:
1.阅读到用cross sectional data (横断资料) 检视因果关系或是中介效应的研究时,会发现研究者多会在 Limitation (限制)此部分加上一点,就是建议日后研究可以朝纵贯性研究(longitudinal study)着手。我想了解的是,用cross sectional data处理中介效应,有何做法可以减少他人对于因果效益的质疑?还是除了实验法、准实验法以及采用纵贯性资料,没有其它方法可以补救?
2.我很喜欢您理论与逻辑4「因果关系」的分享,可否请您推荐这方面相关的文献?谢谢!
3.上周上组织理论课时,有人询问为何resource-based view 仍被称为view 而非resource-based “theory”。想听听您的看法!其中一派的观点是认为因为resource很难量测,所以该观点尚称不上理论的层次。
回复

使用道具

99
匿名  发表于 2008-10-6 15:35:00 |自己
问一个很蠢但我弄不清的观念:为什么「不可以证明是错(或伪)的理论不是“科学的”理论。」?为什么不是反过来说「可以证明是对的理论就是“科学的”理论。」?
回复

使用道具

100
匿名  发表于 2008-10-6 17:49:00 |自己
谢谢您的说明与举例,很敬佩您!您列举的四种状况,我可以总结为构念的产生是反应现象的结果吗!?就新构念的贡献而言,如果新的构念能够让一个有意思的研究现象,增加理论上的解释力,就可算是具有贡献吗?另,发展一个新构念的量表,不论是依归纳法或是演绎法,是否一定要经过深入访谈此阶段?最后,理论有好坏之分,请问,构念也有吗?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