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职业资格: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前几天,在当地HR交流群中,一位较资深的HR经理向我们说出了她的遇到的尴尬事情:她在与一家房地产用人单位面试时,被对方面试官(也是hr经理人)说道:你目前虽然已考过了“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一级)”,但这不是职称,也不是资格证书,它不像造价师、会计师、审计师一样,我们公司不承认这类“hr证书”。 另外,还酸溜溜地讲:拿了高级证书并不代表你能力就达到了高级之类的话,看得出来,对这类hr证书很不屑的样子,当时,这位较资深的hr经理气得不打一出来。而当她把这些话讲出来给我们听的时候,我们也很气愤,但确实也很无奈,因为“职称的评定”是在人事局,而像hr的“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是由劳动部门组织开展与考试的,严格意义来讲,真的还算不上“职称”。 在此,想问问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这样尴尬的事情你们是否遇到过?而你们拿到了专业的hr职业资格认证书,是否会被单位承认?你是否有进一步升级的动力(或无奈)? 本帖最后由 风雨竹 于 2010-11-3 11:29 编辑我正在纠结呢 我们公司是国企 考的都是经济师 可是我考的人力资源管理师 不知道会不会被承认 可以肯定的是 经济师是承认的 承认不承认其实在于用人单位对于这个专业资格的认识,还在于这个专业资格认证真实的价值。
我个人认为用人单位将《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仅作为参考,而不认为应聘者能力标准,还是有道理的。以我个人的了解,目前很多从业者为考证书而考证书,证书考出和实际知识技能的掌握是不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师就是其中之一,我以前考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的时候,有毕业了才2年的人不知道通过什么关系也可以去考,还考出了,因为能背、又有指导老师把如果做题的结构都设计好了,而我自己也仅仅看了1天半的书,背了几个老师说的重点考题,也勉强通过了。我认识的同行里,也有考出人力资源管理师的人,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连设计一个招聘流程都欠妥的。
这就是现实。企业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证书本可以作为能力和预计工作结果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现实中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大学的毕业证书,还是职称证书,还是各种各样的专业资质,实在是承担不起原先赋予它们的作为能力和预计工作结果的重要参考依据的职能。那么怎么办呢,还是看职业者实际的工作表现了。 关键是颁证部门的能力被质疑,此证也就被打了折扣。 现在人事部门发的职称,其实对于实际的工作结果来说也没什么参考价值的,在于企业运作中相关的业务资质(企业吃饭的家伙),和一些评选、项目申报等,倒是用处比较大。
市场上,也有一个产业是专门为人员运作高级职称的申报的,有钱就行。
反而,一些民间的职业资质认证机构,因为其培训认证的内容具有普遍的和标杆的应用性,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可,比如在通信行业,华为和中兴的各类通信专业资质的培训和认证,通过者找工作还是很容易的。
这就是问题的实质。企业要用对它实际有用的人。 我考过了二级,其实当初选择要考这个证书,我并不是要在意企业是如何如何看重这个证书的,是自己平时工作忙,其他时间也没有多少来系统的学习HR知识,那我就报名考二级证书,这样可以系统的学习看书,遇到难点,我就再去查资料,再去向别人学习,这样一个证书考下来,我的专业知识提升了不少。
其实就是物以稀为贵,相对而言职称考试和评审较之劳动部组织的职业资格是略微困难些,加之近些年职业资格培训泛滥各种代理机构通过内部操作让通过变得流于形式。所以出现上面情况不足为奇。加之,职称对大众的心理影响比较广泛,属于过去人事部(也就是管干部的),职业资格不过兴起十年而已,并且隶属于劳动部(管工人的)。所以想消除这些影响除了需要规范组织外时间也是必须的。 可是现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是人事部与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并为的呀! 这个证也能说多权威,如果有时间可以考一下,但千万不要期待有多大作用,理论与实际还是有很大差距。 我们不是靠“证”吃饭,但“证”却是自我鼓励和自我肯定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