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mone 发表于 2011-9-1 16:25:05

“生产工厂产生的效率和效益得到了董事会认可,且在当地街道,该生产工厂也有好口碑。”
我觉得这句话很重要,显然制度改善以后公司是往好的方向在发展的。
C君有这样的决策:我猜测可能是对劳动法的一些误解,觉得增加企业成本,但无现实的效益,其实很多暴发户老板或者暴发户老板的儿子都是这样的思维方式。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引导C君往企业发展、效益提成这些方面去看,而不是一直纠结于制度上面,简称曲线救国!
最后一步:请老爸再出山一下。但是这个风险就很大了。对于以后A君和C君的合作会产生嫌隙。
如果这样都不行。。。那么就找下家吧!

常诚 发表于 2011-9-2 10:04:33

总结之一:
先感谢:非常感谢各位的浏览和积极参与,盖的楼层比深圳的地王还高!哈哈。大家的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很强大,相信大家都受益匪浅! 再分析:1、案例中,A君在入职B君工厂前,和B君有近9个月的接触,一般说来,人和人之间第一次见面就决定着是否继续交往下去(这点是不是认可呢?),尤其是这种类似面试的接触,如果双方没有吸引力,则不会继续接触下去的,那么,在这近9个月的时间接触中,双方对彼此的方方面面都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信任、默契也就建立起来了,理念也趋于一致。不然,双方不会在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同时,9个月的时间,也充分说明了:一是A君离职的慎重,二是B君选择的谨慎。这样的结果,说明双方对重要的事情都是高度重视并慎重的。 2、案例中,C君是因为B君因病才出任公司负责人,代替B君打理公司,这点案例中没有对C君的背景进行说明:其代替B君前是在公司任职还是没有在公司任职?这点上,既然案例中没有交代,既可以视为本身就在公司任职,也可以视为没有在公司任职。若是C君本身就在公司任职的话,那么在公司平时的工作中,C君有可能与B君之间有工作接触,没有接触,那么至少彼此之间有点了解,更何况C君是B君老板的儿子呢?这点上,B君是肯定不会忽视和忽略的。作为一名经理人,连公司内部的情况都不熟悉的话,那说明还是不称职的。则,即使没有工作关系,B君肯定会和C君建立联系,进行了解并建立良性互动的。若是C君本身没有在公司任职的话,在做自己的事情,作为A君这样位置的人,肯定会在工作之余找时间找机会和B君家人接触的,这些家人包括B君身边的妻子、儿女等等,也就是说,和他们建立工作之外的关系,并保持良性互动,这是必备的。这点,您认可吗?呵呵。个人认为:一个工厂高管,资源整合是必备的技能,哪怕是目前用不上,也得进行资源储存,以备今后所需。这就是下象棋中的“动子之前至少看五步”。 3、案例中,C君自打理公司之后,不到2周即要求A君改变工厂管理制度,其目的究竟是什么?一个刚上任不到2周的新人到新的位置上,想的是什么?再者,C君是代替B君的位置打理公司,B君原有的影响力和C君相比,孰弱孰强?在这种情况下,那么C君急需的是什么呢?无非这些:一是看身边人中谁对自己对公司有利,可以继续用;二是B君没有死,而是离任养病,那么作为C君来讲,可能有种担心老爸不相信自己,会不会安排眼线从而实际上控制着公司工厂;三是想建立自己的威信和影响力,也许年轻,急于表现;四是测试一下老臣子对自己的态度,则可以拿一件错误的决定测试其能担负心,担负的好则无话,担负的不好一推二五六,杀鸡儆猴;等等。这些都反映的是:新人想建立个人威信与影响力。实施中,常诚与A君的再三分析结果,也确实是如此。新人C君虽然是B君老板的儿子,但是2周就这样做,有点急! 4、案例中,A君面对目前的结局,有2个地方导致C君死心走到底:“等员工告了再说”的无奈话和狠话:一是当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A君“拿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和依据试图说服”,这套路和其刚入职公司之后和B君的沟通是一样的:“随与B君算账、沟通”。不是每个人都能吃这两套的,也就是说:常诚认为,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一定要把心态归零,不能以老方法老经验老套路来解决问题。很多人说沟通是王道,是有道理,但是,不一定有效。为啥?当有人死心要和你斗到底的时候,这时候的沟通已经“委蛇”。可能有些人在职场中感觉到:有一种人,水拧不干、油泼不进,你采取沟通都无效。有没有呢? 二是当以正当理由和依据沟通不成功时,“也请病中的B君出面以及公司的其他高管比如销售副总、财务副总和董事会成员出面”,这点上,有着“尚方宝剑”和“拥兵自重”的味道!殊不知,很多人对那种动不动就搬救兵亮出尚方宝剑的招数很反感,因为采取的措施是“压制”,就像如来佛五指山下压孙悟空,若不是观世音的点化,孙悟空是一辈子不服的。再者,搬动其他公司高管的做法,反而会让人感觉到你对他是威胁!为啥?新人刚进来,啥关系都没有建立,你却搬出这样那样的人,显示了自己人际关系的强大,对新人来说,会产生心理负面影响。 本帖最后由 常诚 于 2011-9-2 10:05 编辑

常诚 发表于 2011-9-2 10:07:28

总结之二: 再次,解决办法:综上所述,解决措施12字:制造事件,满足需求,锦上添花。第一、投其所好,在公司内部制造有利于C君建立威信和影响力的事件。这样做,一是让C君转移对规章制度修改的注意力,二是给A君化被动为主动的转机。那么,A君就需要根据以前的交往中看看C君的擅长是什么,针对他的擅长来制造事件,让其出面处理,赢得人心和威信;同时看其喜好程度,喜欢处理什么,制造出来,让其乐于处理,在处理中让其体会到快乐的同时也得到了人缘信任。第二、锦上添花,在公司外部寻找资源,给予荣誉。以上的帖子回复中有人提及了:“生产工厂产生的效率和效益得到了董事会认可,且在当地街道,该生产工厂也有好口碑”这点很重要,是的,常诚也是这么认为的,那么,重点在于:一是把“好口碑”变成C君的资本。如何实现?看自己的资源储存中有没有可能将“好口碑”变成诸如“××优秀企业家”、“××明星”、“××模范”、“××先进”等等荣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逐步让C君有政治资本。这点大家都清楚,不展开。二是把“好口碑”变成公司的资产。公司的资产就是C君的资产。资本与资产的实现,锦上添花成功。如此一来,C君肯定不会再纠结修改规章制度的事情,因为在这以上的2点中,其会逐步感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得到了,而且还喜出望外!
当然,实际中,常诚和A君再三筹划的是四种策略,上面的“制造事件,满足需求,锦上添花”是最优选择,其实也是一种“曲线救国”策略,还列出了三种。这三种,很多楼层回复都已经提及到了,比如:辞职走人;借用外界培训或者劳动部门力量;让劳资纠纷发生让其知道痛;在执行中变通,在变通中执行;再次深入沟通交流、修改薪酬福利结构等等。 最后,声明:讨论只是思维碰撞,能够带给大家启示或者借鉴就是论坛的目的,但是,要知道,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

yanyan.hi 发表于 2011-9-2 10:17:01

果然群众的力量是伟大。。

ping52 发表于 2011-9-2 10:30:05

唉,人性人心的把握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啊,目前还处在就是论事阶段的我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啊~~~

qangel 发表于 2011-9-2 10:50:20

我突然想到,如果想办法颁发个遵法守纪先进个人给c君,他会不会回来就把制度给按法改了。

yaoming3 发表于 2011-9-2 10:54:28

回复 82楼 常诚 的帖子


    还有种可能,就是整个事件都是B君安排的,B君安排C君考验A君的忠诚度。对老板忠诚还是对公司忠诚?我们的A君要慎重权衡的。A君要重分利用自己9个月来对B君的认识,这个人到底是聪明人还是傻瓜?只有A君自己明白了。

笑笑豆 发表于 2011-9-2 14:02:30

这样考验忠诚,拿法和员工的利益当考验的载体,太大胆了。祝B君好运哦。。
常诚斑竹的做法很高明妥当。HR是老板手中的剑,还是把老板当手中的剑,从这个案例中可见一斑。
支持A君。守法,公正。

常诚 发表于 2011-9-2 19:59:36

回复 88楼 笑笑豆 的帖子

你的眼光很独到!赞!
因为:“拿法和员工的利益当考验的载体”
我在总结中没有提及这点,却被你点明了,呵呵
其中的原因我就不细说了。
想必你也知道。
   

飞翔2000 发表于 2011-9-3 10:16:52

这个问题大家都总结的很好了 ,如果我身临其境,首先不会主动与C君发生冲突,因为B君毕竟是过去式,C君才是现在式和将来式,首先了解C君是什么样的人,教育背景,工作和生活背景,脾气和性格,再了解C君这样作的动机,是真的不懂还是有别的动机,了解清楚了再投其所好,千万不要用逼宫的手段,最后,努力后就静等结果了。祝A君好运!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已总结见82-83楼】是你身临其境,将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