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故事,说招人
做招聘的,尤其是珠三角一带的HR是不是深有感觉:最近的招人工作,比绩效考核工作还难,比激励人还难了?昨晚放假后,见了一个HR,见面就诉苦:一定要帮忙啊,不然这个月要找400人还遇到这7天假期,怎么完成?!其言之凄,其神之苦,溢于言表。确实,招人在深圳来说,目前形势很严峻,看到不少的民企,原来不搞学校招聘的,现在这些企业的HR也四处在寻找学校渠道,寻找学校招聘经验……,恨不得一去就能把身上的各个细胞都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立即入职。有HR说:“现在不是招人,不是找人,而是在求人!”
招聘难,网络上的那个TOM猫说出来的心声,伤不起啊!记得在中人网举办的深圳人才管理年会上空余专门播放过这个。还有一图片,说HR刚进企业穿得很职业,开始招聘就守着大街,乞丐一样的,到再后来变成了惨不忍睹状。相信不少人看过这个视频,也看过这图片,深有感触。
招聘,究竟是多难,只有做招聘的人才最清楚!
在和这个HR聊天的过程中,讲了一个曾听到的招聘故事:
春节期间,老板怕出现用工荒,为了留住工人,承诺工人把家属接到工厂来过年,往返车票及吃住费用全部由工厂担负。所以,A带上儿子第一次来到老公的城市过年。
年过完了,A准备带领儿子返回乡下,便去找工厂兑现回去的路费:“家里还有地,我们的回去了。”
老板关心地询问A家有几亩地,地里种的什么庄稼,能有多少收成。A告诉老板地不多,种了小麦和油菜,留下口粮后,卖不了多少粮食。老板连连点头,让A明天去财务部拿回家的路费。
第二天,去财务部的路上,A看见工厂办公楼下的宣传栏前,围着好些工人在看告示:
各位员工朋友们好,你们的妻子儿女能来工厂过年,让我十分荣幸和感激。年已经过完,妻儿就要离开你们返回家乡。分别是有点难舍的,谁都期望能一家人在一起,不守相思苦。为解决你们两地分居,如果你们的家属愿意留在工厂工作,乡下的庄稼夏季收成能有多少收成,工厂补偿多少……
还没看完,A立即动心,忙去找老公:“把我也留在工厂吧,我想和你在一起,陪着你打工。”
老公有点怀疑,不相信妻子能舍得那几亩地。
A又说:“咋们家那几亩盐碱地,我早就不想种了。让给你兄弟种算了,我和你打工。再说,老板补偿夏季的收成,经济上咱不受损失,多好的事情。”
老公说:“你和儿子能守在我身边,我当然巴不得!”
于是夫妻俩一起到人事部说了A想留下来当员工的打算。
老板听到了,特地赶来说:“非常欢迎你成为工厂这个大家庭的一员!等你们正式入职的那天,我为你们举办筵席。”
A老公调侃老板:“为解决这个用工荒,你出路费把工人的家属接到工厂过年。现在,你又为工厂的长远,使出补偿夏季收成之计,留家属当工人。你这连环计,一招比一招吸引人!”
“记得一老外说:经验告诉我们,通过人与人的互相扶助,他们便易于各获所需。”老板笑着,“如果说吸引,应该说我们之间被相互吸引才更贴切。”
目前正是金九银十招人的黄金时期,通过这故事老板的“连环计”,今年的招人,结合实际情况,你会采取哪些招?
这个故事,为我们在招聘上开启了哪些启示呢?
嘿嘿。。偶想起了宋江的“双断”猎头术 现在回复还要系统审核?{:5_239:} {:5_257:}偶终于占到师傅的沙发了 启示:在用工荒的今天,HR要进行角色转换,由以前不愁招不到人的局面,转变为现在每天都有指标任务,时刻担心完不任务的局面,做好育人,留人的措施,例如:晋升通道,职涯规划,建立良好的企业口碑,鼓励员工内部介绍,实行校企合作,学校对企业实行定点委培,企业的零部件拿给学校外协加工,委派技术人员长期驻厂,加强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毕业之后,直接择优录取;建立工作分析,根据工作说明书来进行适时适时招聘,平时留心,对应聘人员做好相关信息备案登记,此时不合适,不代表以后不合适,日积月累,信息积累得多了,等到再有相关需求,直接发布信息,就OK,会有大量的人员信息。哈哈,暂时想到这么多,请不要拍砖哦{:5_208:} 没有沙发也先搬个板凳,然后上班去{:5_239:} 嘿嘿……难道偶夜里发的都被系统贪污了?{:5_228:} 本帖最后由 cici-1983 于 2011-10-1 08:23 编辑
招聘的同时,企业要留得住人。如今的局面,每个人都貌似拼命扑在招聘方面,试图想想,如企业本月辛苦招到10个人,而本月辞职10人,其中有5人因为公司自身原因辞职,在可以完全避免的情况下,不如先加强对员工的管理,避免老员工的流失,毕竟招5人要比招10人相对容易点。
通过人与人的互相扶助,他们便易于各获所需。{:4_79:}(以前虽然有这样的意识,但是没有像故事里的老板那样发挥的那么好)
RE: 看故事,说招人
一叶碧云 发表于 2011-10-1 07: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嘿嘿……难道偶夜里发的都被系统贪污了?
云叔…开始忽悠系统了 :) 目前我们也面临普工招聘紧张,主要采取的措施有:1、和中介合作2、请员工介绍3、招聘临时工替代4、加大留人力度5、报纸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