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9-11-9
- 注册时间
- 2008-10-28
- 威望
- 1
- 金钱
- 4
- 贡献
- 0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5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0
- 主题
- 8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8-10-28
- 最后登录
- 2009-11-9
- 积分
- 5
- 精华
- 0
- 主题
- 8
- 帖子
- 20
|
[b][font=宋体]【为什么要与各位分享这个观点】[/font][/b]% ]( `; G3 S* V6 J/ J$ |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W. A P9 G! N; n- M$ v[font=宋体]本来没有想在这个栏目里过多的留言,但是,看到大家对培训工作的执着,以及目前所关注的课题已经越来越向培训体系规划靠拢,所以,才在这个发表帖子,与各位分享一下我作为一个跨国企业的培训负责人,对中国培训市场、培训体系规划的一些看法。坦白说,我本来是准备写一本书,把自己的经验和诸位做分享的,就向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以帖子的形式写下来,供各位参考吧。[/font]6 m0 y* h0 {. x) S
[font=Times New Roman][/font]8 H; c9 q, R' G
[font=宋体]我其实是一个无名之辈,说出我的名字,大家似乎也不会有太多的印象。所以,大家只要知道我的笔名就可以了:为伊倾狂。其实,这个名字当时取决于当初我在十多年前大学里所用的一句话“恋恋尘世中,独为伊倾狂”。大学毕业后我非常幸运的进入了一家外企,并作为这个刚刚进入中国的企业的首批员工,接受了相对更为原滋原味的系统化培训。和目前的培训环境比起来,我那时其实幸运多了。[/font]
( w- Z" }9 s3 k5 }/ c1 S[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W1 E! t4 d* l! j l: F[font=宋体]后来的经历也非常简单:年龄越来越大,工作越做越费心,职务和岗位也逐渐在升迁、变动。在工作五年后出了国读[/font][font=Times New Roman]MBA[/font][font=宋体],回国后突然发现,中国的培训市场一下火爆了起来。[/font]
% L6 S' y& i* t' J: f/ S8 \( A[font=Times New Roman][/font]
6 K& ~, X1 t& }2 m) B[font=宋体]现在想想,自己回国后从事培训工作至今也有[/font][font=Times New Roman]6[/font][font=宋体]年时间了,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国内培训行业的大发展。虽然到现在,我眼中的培训行业还是依旧混乱,但是至少,培训的扫盲期已经过去,中国企业的管理层也随着[/font][font=Times New Roman]MBA[/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Times New Roman]EMBA[/font][font=宋体]教育的常规化而逐渐普及,为培训行业的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开课、内训、网络教学、卫星教学、[/font][font=Times New Roman]MP4[/font][font=宋体]、研修班……各类名目繁多宛若繁星的培训课程和先进的教学形式,都在刺激着这个行业的发展。众多的专家,我们也不做比喻了,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在人们眼前。以培训的名义赚钱,又快捷又安全,虽然挣不到大钱,但也足以帮助部分专家们脱离贫困线。所以,在这个行业中出现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将培训做为事业来发展的,公司的规模非常小,但是经营稳健,对培训一窍不通但是带着其他行业失败的经验来做培训的,反而成了培训行业中规模可圈可点的领先者!许多曾经在众多论坛后面奋笔疾书、埋头抄袭的人,也在后期摇身一变成了著名的培训讲师。在清华北大门口开个公司就挂着教授名义出去骗人的,在客户那里遇到了真正的教授,还能够面不改色心不跳、坦然应对……。这个行业太有意思了![/font]$ n2 P9 w w8 p- Z3 [2 R( q7 m- ?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x+ D( y; p* ~
[font=Times New Roman]07[/font][font=宋体]年接受一个商学院的邀请,我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讲了两张[/font][font=Times New Roman]PPT[/font][font=宋体]文件:培训究竟可以做什么,以及培训中的课程模块应该如何划分更为科学。在我看来,这些内容是最基本的,作为培训经理必然要了解的基础知识,但是,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很少有人读的透彻,更别说应用了。当我现场打开某些培训的专业机构(也就是常常提到的“乙方”),利用我所讲述的内容来分析其培训模块设计时,没有一个人不认为其有问题的。其实,培训就是一张纸,很多的内容,只要交流对象没有选错,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是,可悲的事情是,中国巨大的培训市场、喧嚣无序的环境和到处充斥的信息已经蒙盖了很多人的眼睛。我最看不惯的,许多根本就没有培训规划经验的人,随便拿着几张[/font][font=Times New Roman]PPT[/font][font=宋体]文件就出来骗钱。所以,我才会在这里与各位——从事培训、又非常热爱这个行业的人——一起来探讨培训体系规划的内容。[/font]
3 w- D& L3 M% I, p[font=Times New Roman][/font], q1 f! K% F+ G$ s7 a" u7 r
[font=宋体]今天是第一次在这里发帖子,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准备,先随便说说以下几个观点,如果各位认为,我的观点非常有道理,那么,我会定期将培训体系规划的内容和实践中误区,以职能模块为单位与各位沟通。如果各位认为我做的这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我就不多在这里耽误时间了,还是去忙我的书和项目的事情。[/font]
, j! `1 J5 m1 c[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T" k( a7 L' |5 ?& |7 r: e6 w[b][font=宋体]【培训体系规划的常见错误观点】[/font][/b]4 L1 Q; u5 O; O! T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8 i9 g2 w6 G5 z) L- y% a$ I% H
[font=宋体]今天与各位分享的、关于培训体系规划的错误观点包括:[/font]
, P+ v; ]6 [# L9 t( ^+ t$ M2 i1 L[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6 s% ^+ p, ?; N2 D! q0 a[b][font=Times New Roman]1[/font][/b][b][font=宋体]。培训体系就是课程体系[/font][/b]7 S. @% M2 j1 \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i/ ^2 ~6 I7 u' U- M[font=宋体]多数人会认为,培训体系就是课程体系。有这样观点的人认为,毕竟培训是讲师基于课程对学员开展培训,而学员也是基于培训课程进行学习和迁移,所以,课程体系就可以视为培训体系。[/font]
/ f& N# i5 ]7 H0 \/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y& q2 l" d0 K( h3 G: A
[font=宋体]这个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培训体系包括的职能要素中有讲师、学员、课程,所以,在这些职能要素的基础上,可以去建议培训体系,但是,培训体系决不仅仅是讲师、学员、课程的集合体,也不会向某些人认为的那样,这些要素只要差别化了、系统化了,就意味着培训体系建立了。[/font]: {& {, P; O& ~6 B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y* x7 W8 x" {[font=宋体]例如,面向服务系统的培训,培训对象会包括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一线员工这样若干个标准工作岗位,对他们的培训,无论是从通用技能还是专业技能去开展,并不意味着只要大部分岗位涵盖、课程丰富了就可以视为培训体系化了,而只能视为是培训体系化建设的一个阶段而已。[/font]
+ C, _- P! i2 `/ Q- D( a[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 D9 ?. L7 D9 r# u6 b, v5 @) a[font=宋体]如果再细致划分一下,面向某个职位的人员,即便是将他(她)的培训再细分为新入职培训、工作一年对应的培训项目、工作三年对应的培训项目,根据在岗时间提出不同的能力要求和能力培养与发展计划,也不能够视为是培训体系规划,而只能视为是培训体系中学员的能力培养体系而已。[/font]
2 |, f4 i8 [) J* t/ k- v# p[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q$ a% n% r _: z% r[font=宋体]所以,总结一下,讲师、学员、课程、培训传递形式(如面授),只能视为培训的职能要素,这些职能要素的垂直(差别化、深化)与水平(系统化、全面延展)完善,只能视为培训职能要素的完善。[/font]
+ r, F- \1 k# P[font=Times New Roman][/font]4 Q4 z3 Q6 O- K" E5 D
[b][font=Times New Roman]2[/font][/b][b][font=宋体]。一定要基于能力素质模型去建立培训体系[/font][/b]
/ O b. `8 d, |' l4 I8 {* z7 e/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 R! g: S" [8 b( E[font=宋体]许多人似乎对能力素质模型着了迷,言必谈能力素质模型、胜任能力,在各类关于培训的出版物中,如果不提能力素质模型,似乎就无法做培训了。所以,当我在中人网做公开课、提到培训体系中的课程体系部分不一定必须从能力素质模型入手时,很多人感到不理解。[/font]
; _- Y# x G) k' ^3 Z[font=Times New Roman][/font]. I, n, D; _7 x; d5 X: [
[font=宋体]我们看一下多数中国企业培训的发展轨迹,就可以得到一个非常明确的结论:真正先建能力素质模型、然后基于能力素质模型设计课程再做培训的企业凤毛麟角。当然,先建能力素质模型、参考能力模型实施培训的不少———其中不少是咨询公司的噱头,培训实施的课程真正密切结合能力模型的有,但不多。[/font]3 @ n: w/ M4 {2 N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_6 c5 C2 \' L: u1 t[font=宋体]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即便是在外企中,建立一个完全覆盖大多数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在中国经营的外企,也不是每家企业都是先建立能力素质模型才去开展培训的。[/font]
$ z9 r( ~6 V% k$ Z* O[font=Times New Roman][/font]
8 l, g+ B6 r1 l' j' T[font=宋体]为什么呢?从两个方面,我们不难得到结论。[/font]% v3 ~) ^* [& c1 [0 y( W5 n0 n$ \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5 u& ~2 [1 F& ][font=宋体]第一,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从课程的实施、增加来逐渐完善课程体系的;[/font]3 S* o" k9 H$ ^+ I" D2 E* Y3 C
[font=宋体]第二,目前培训的主要力量主要来自于外部,越是名气高的讲师,越不愿意从事客户化定制课程(除非企业掏钱),课程与能力模型的匹配性会存在问题;[/font]
' ^9 P* C; v. L7 L+ r[font=宋体]第三,能力素质模型建立的专业性值得商榷。[/font]# U! D5 O ~3 E9 O2 z/ d+ q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z; `' U3 J# H- W6 M0 l$ ^
[font=宋体]多数的中国企业,组织变动、岗位变更、职能变换、流程更迭这样的情况在发展历程中经常出现,但是培训依然在做,课程也是一个课程接着一个课程去上,人员的能力同样也在增长。甚至于,在某些行业,国内企业的人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超过了外企的同职级人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谓的跨国企业,有这么多年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职员只需要遵从这些固定模式,就可以将工作做好,我们很容易将这些关键要素列出一个等式:品牌影响力[/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固化流程[/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基于流程的工作标准[/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技巧[/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成绩,显然,外企的规范性对这些人员来说非常容易形成固化思维;对于多数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国内企业,寻找生意的时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会比那些依赖于品牌、流程、标准工作的外企人员更有优势。[/font]& C" K& s3 i$ y8 J5 D& L, h- c7 Q" `. z5 e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m5 u2 r: ]7 t' l0 c: _[font=宋体]由此可见,即便是同样的课程,例如,中层经理人的通用管理技能([/font][font=Times New Roman]MTP[/font][font=宋体]),对于不同的对象实施,侧重点是不同的,但是,从外部聘请的讲师,又有多少是愿意去为客户做个性化设计呢?[/font]
! S0 J( }8 L* I% j/ A7 B; b1 b[font=Times New Roman][/font]' Z2 ]9 _) v2 X4 Y6 w2 i% Z
[font=宋体]所以,基于能力模型去设计培训课程体系是非常正确的做法,但一定会有一个适用范围:员工人数少、岗位职责变动频繁、培训预算低、个性化需求不显著的企业显然不适合采取这种方式来建立课程体系。而从课程入手,反向建立能力模型,也是一种过渡性的做法——虽然基于这样的方式建立的能力模型不一定严谨,但至少,课程中的内容在定例化之后会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font], e) z- L2 b- l9 g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S6 ~; n @4 {" r) H: r
[font=宋体]如果延伸开,我们还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按理说,能力模型属于奢侈品,理应从中高层管理者开始,这也与许多本土企业中首先从这类人群开始培训的现实情况相吻合,那应该是中高级管理者的课程体系更加系统、科学才对,但是实际情况是,无论是中国本土企业,还是在中国经营的外资企业,都达不到这个水平。结合能力素质模型建立的,反而是先从基层人力建立的培训课程体系,更加细化。[/font]
% C* L& Z2 r' D) c/ \: y[font=Times New Roman][/font]! f( {7 Y* D' A# ]7 N/ }! O
[font=宋体]基于能力素质模型开展培训固然好,但必然有这么几个问题是企业必须考虑的:[/font] ^# F0 J' x& o/ x
[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体])岗位、职责、技能的稳定性[/font]( z, [" d& u: [ K! l3 k. S5 K) g; `
[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2[/font][font=宋体])建立在能力模型对应的某一类岗位或职责履行的基数必须足够大[/font]& @7 G- L- g- n6 T! A2 c" m: I
[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3[/font][font=宋体])建立能力模型,课程需要对应开发,授课讲师也需要寻找,目前的培训市场中,是否真正可以做到?[/font]( n, e( W, T6 t5 u: s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3 \9 @6 Z n3 y[font=宋体]当然,现在的能力模型也做了改善,不仅仅限于工作的角色模型设计,也可以基于职责所需要的技能簇群来设计,即不同的岗位如果存在类似的技能需求,则基于该技能来设计能力模型,再分配给各岗位对应使用。这个话题与我们今天分享的内容不同,所以,暂不多谈。[/font]5 A2 \# y6 ^# _- F7 @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 r& a( c4 r. q[font=Times New Roman][/font]9 B- p" N: [' q' c1 z1 G
[b][font=Times New Roman]3[/font][/b][b][font=宋体]。培训体系就是培训的各类管理制度、流程。[/font][/b]
3 R8 `/ m) L5 I* {3 I[font=Times New Roman][/font]" J0 e! e0 t8 q- u+ N* q8 S
[font=宋体]在培训体系建立中,不少人还有这样的错误意识:认为培训体系建立就是建立各类的培训的组织、工作流程和制度。这样的观点错误之处在于,将培训的工作组织行为与形式错误当作了培训体系,这其实是培训运营的执行系统。[/font]2 l' _$ g" E u3 \! o h- l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V' T! p) w V
[b][font=Times New Roman]4[/font][/b][b][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b][b][font=宋体]一定要做企业商学院(或企业大学)才能说明是建立了成熟的培训体系[/font][/b]% g6 m: q# \- Z- k) g% A8 M! [; K% Q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7 k5 I3 o" W/ }' N5 q- z, G[font=宋体]理论上来说,这个说法是成立的,通过建立企业商学院或企业大学,可以系统建立并发挥培训的职能。从这个角度理解,企业商学院是培训体系成熟的标志性产物。[/font]# E2 O1 n( m1 I8 m i
[font=Times New Roman][/font]3 ]5 z8 i' E5 K9 f: w* I V; Y
[font=宋体]企业商学院(或企业大学)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时兴的词汇。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目前我们看到了参差不齐的企业商学院(或企业大学)活跃在各个角落。[/font]
% |5 d& N' W" [ L+ h[font=Times New Roman][/font]7 u8 g k$ w7 x# E w
[font=宋体]历来这样的风都是跟着老外学,在企业商学院(或企业大学)上面也一样,所以,我们看到了众多研究二手资源的、关于这方面的图书出版,关于该课题的论坛或以此为案例的培训课程。[/font]6 S6 e; I2 ~/ B- q b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u5 m: N: h" O' Y k9 i+ z5 a, e[font=Times New Roman][/font]
3 T, i9 S0 V) f2 j/ x4 C[font=宋体]其实,仅仅从客户的服务范围来划分,我们就可以将企业商学院(或企业大学)简单划分为三类:[/font]
8 U2 W# {% d+ s, J* G3 M6 F[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体])为企业内部服务:平安大学、[/font][font=Times New Roman]NOKIA[/font][font=宋体]学院……[/font]. o. C- ?- j* `/ a. f' z
[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2[/font][font=宋体])定位于为客户提供相关培训课程:[/font][font=Times New Roman]IBM PC[/font][font=宋体]学院(前几年)、[/font][font=Times New Roman]MOTO[/font][font=宋体]大学、[/font][font=Times New Roman]HP[/font][font=宋体]商学院、三星苏宁营销学院……[/font]9 ~7 z/ ?8 E7 X
[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3[/font][font=宋体])内外综合:海尔大学、华为大学……[/font], {+ g. n7 C9 M1 _* j( e. A
[font=宋体]除了前面提到的,国内的用友和神州数码也采用了企业大学的名义来开展相关工作,在业界中具有一定影响力。[/font]. P$ Q6 n, P* k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t% ^6 h. a; G+ M$ n[font=宋体]除了服务对象的划分之外,我们还能从企业商学院的组织结构与管辖关系(组织内的隶属关系与培训职能区分)、内部职能定位(成本中心或利润中心)、对公司知识管理的贡献等多种属性进行区分。[/font]+ {# R) f; t+ |2 K) l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e. J4 ^$ B5 ]/ x
[font=宋体]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即便是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属性,企业商学院也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与运营模式,不能一概而论。如对企业外部客户进行培训,早期的[/font][font=Times New Roman]IBM PC[/font][font=宋体]学院和目前的三星苏宁营销学院的定位与运营模式就截然不同。[/font]
( I- A. {, V8 z[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q/ J( O8 p) J' F0 M9 z& _3 |[font=宋体]即便是具有了企业商学院(或企业大学)的名义,很多企业也并不是将培训的职能整体放在其名下。例如,大名鼎鼎的[/font][font=Times New Roman]HP[/font][font=宋体]商学院,其实是中国惠普中若干培训部门中的一个部门,只是因为这个部门对外服务,而且还承担着销售课程的任务,所以,[/font][font=Times New Roman]HP[/font][font=宋体]商学院的定位其实是混合型的,并不是惠普唯一的培训管理机构。[/font]
N: \2 z# }0 _ r; j }* G1 ~" m[font=Times New Roman][/font]
1 q9 u1 f& Q; h- j[font=宋体]所以,建立名义上的企业商学院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认为成立了企业商学院,则这家企业的培训一定是非常吸引人的、体系化的,这样的观点其实是片面的。[/font]
6 M# {7 T! ^" V( Z+ D[font=Times New Roman][/font]+ I; }* n, y% V8 z
[font=宋体]顺便多说一句,其实,企业商学院并不是进行内部知识管理、统合培训资源、建立学习型组织、彰显企业价值的唯一途径,目前在中国,已经出现了比企业商学院更高级形式的知识管理、输出组织。具体是什么,请随着本文的展开,我们在后面详细说明。[/font]
5 G, t8 I" j7 r6 W[font=Times New Roman][/font]. S8 r ]: n" r# f5 l, I: L
[b][font=宋体]【培训体系的初步介绍】[/font][/b]2 o0 Q. _- Z( A6 V: a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v6 H, b% Z0 j* y- O6 k
[font=宋体]在结束今天的话题前,想必各位可能已经有些困惑,这个不是培训体系,那个做法又是错误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培训体系,就我本人的经验,结合其他企业的优秀实践,和各位分享以下的观点。[/font]1 t+ V% s, g2 |( ~1 c( L% p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w; n5 n0 W3 |* I: O: z
[font=宋体]培训体系规划,包括四个方面的组成部分。[/font]8 s' m8 X" J8 G+ A1 S, _' y# N* j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F* G- {8 @, v; J[font=宋体]第一层:战略层面。包括建立培训的战略定位、树立培训组织愿景,树立培训文化与氛围;[/font]
1 j8 f3 r- g* A- F' D8 `+ Q[font=宋体]第二层:规划平台,或称为“知识管理平台”、“蓄水池”、“加工基地”、“发动机”,在这个层面,需要建立组织与学员的能力培养体系、讲师培养与管理体系、课程管理体系、培训传递形式规划,也就是人们常常提到的“培训职能的丰富化”。[/font]0 H. T) Y- L S( j( f* Q
[font=宋体]第三层:运营平台,包括建立培训管理的运营组织、运营流程、管理制度、学籍管理、计划与预算管理、项目运营管理、整体工作评估与改善等相关工作。[/font]
: r6 n8 F- B% F5 b. Z0 @[font=宋体]第四层:培训支持平台,包括培训与相关薪酬、员工激励、转正、晋升等相关机制的紧密结合。[/font]
; g+ R$ _% x% k/ ? G! o+ f0 V! l0 S1 r& J8 |3 Y
a& p/ h. g, V( N[img]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sebj/桌面/培训体系规划架构.jpg[/img]
( m& x9 V) }, Q% ]2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i F& A N# M! W: A% a" V[font=宋体]前期由于临时增加了许多工作,所以,在发帖方面慢了一些,希望将功折罪,从下次开始,我将详细就每一个细节展开说明。根据我前期做课的经验和现场反馈,通常这个课题虽然枯燥,但是可以提供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和方法,毕竟我们这么多年的探索和尝试,数千万元的投入,有众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可以与各位分享,[/font]
! q4 |6 r" Z, }% i- Y% ?5 n6 B[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
总评分: 金钱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