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的培训工作经历,对培训效果评估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欢迎交流。从到公司开始就在做培训,伴随着培训工作的开展,有一些声音总是萦绕在周围——“培训后员工没什么变化”、“学习时挺激动,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学习怎么能有效地帮助工作”……这些声音归根结底都在说“培训成果如何落地”。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找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总结以往经验,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 M- D* t- ~' e, D. Z) N
1 {0 [- n# S- ~- n3 s
(一)组织层面
2 d0 l P$ c, I5 _) J& n3 X
4 S w0 l' [4 C3 @. U: q# ]1.培训缺乏目标导向,未与公司经营目标联系,即培训目标的确定有时与公司经营目标脱节,如公司未来五年规划是积极抢占下游市场,那培训重点就应该放在市场人员、后备干部的培养方面,而不是普遍意义的全员素质的提升。
2.培训需求泛泛、不具体,如某员工每年都在提“沟通技巧”,公司也组织了相应的沟通课程,但仍然解决不了他的问题,通过访谈,了解到他沟通不畅是因为他不了解天然气的价格特点,没法和客户沟通,所以他的真正需求应是天然气定价。
! P& _" V- _9 ~- f' [; m5 M# C. u
h, Z# X! J$ ^3 h同时,缺乏相应的培训需求诊断、分析,即做培训需求调查后,没有逐项对培训需求分析,而是简单的罗列,导致培训没有目的性、针对性差。
! ~& D: \4 [$ h5 |% C ]
/ U S5 L0 P) Q! r* ]" Q& C; d3 |(二)讲师
; ~# @$ x3 d$ J) h9 s( k
1 I! [% w$ m" b4 A: z
1.外部讲师费用高、技巧好,但不了解公司实际情况,使用模板化的课件,脱离实际,无法触动员工;
2.公司内训师虽然对公司实际情况清楚,但欠缺课程开发、现场呈现技巧,导致学员收获打了折扣。
. y7 m, Y& |& ], g
3 d; s1 b. r3 j! c7 M4 }! P(三)上级
3 \' i, _1 m7 R- D: m' |& F3 E/ @, ~# d( [) N$ W" E1 Q
随着总公司的快速发展,各分子公司经营任务重、压力大,各位总经理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市场开发、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方面,对于员工更多地关注绩效指标的完成,除了必须的取证培训外,不愿意投入费用、时间,导致员工学习后,有可用的内容没有应用的土壤,逐渐就荒废了。
1 m8 _& j+ L0 a; c) z/ r- v9 ^) A& ^5 F
(四)学员本身
5 S* i: m) f# H% |5 k% v, W. o3 _
) z3 [/ g0 q' a! j. z' ?员工培训缺乏主动性,没能将培训与改善工作、提升自我联系起来,将培训作为一个任务,被动去学习,培训前无目标,培训中无思考,培训后无行动,企业浪费了资源,学员浪费了时间。
4 T( z5 N6 }7 D8 G
4 F$ n/ `& }, l+ a4 H如何使培训达到最佳效果,使培训成果能更好地落地,一直在摸索、并持续改善中。
$ t7 Q+ l2 g: `3 K6 ]2 f7 a/ ~! d+ e3 b/ p0 t. s$ V
(一)培训管理、组织层面
: [) }* \, h) T+ v/ ^; G7 @3 `' D
' x& p8 P& G4 x) V
1.培训管理部门与公司业务主管领导、各部门、各分子公司建立密切的关系,掌握公司经营目标、生产经营活动、项目开展情况等第一手资料,以确定与公司战略、业务结合紧密的培训目标、重点;
$ L2 |8 y/ l" m( N+ P' v' d5 b' l
y6 U: n4 y; c7 }$ ^2.培训需求调查时,针对每一项培训设定主题,同时选择好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需求调研,确定通过需求调查想得到哪些内容,据此设计需求调查表。为了确保准确性,可以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如在基层管理人员培训前,采用了小组访谈,总结出工作方法、团队管理等几个问题聚焦的主题,再针对此进行细致的需求调研,最后提炼出课程提纲。
2 o, i: e- O! x7 ?; \' h3 t+ g3 v' ~! Z* P+ B0 L1 q
3.对汇总的需求要及时分析
将提交的需求划分为个别需求与普遍需求,培训计划要首先解决普遍需求,个别需求可以通过内部学习、业余进修等途径去解决,如与公司发展业务关系甚远,就暂且搁置。
# N. q3 e- I1 `: U; W1 \, j& f' J" _' d8 y: A+ M
分析需求产生的原因,因为涉及到知识、技能、行为的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改善,态度也可能通过培训改变,但涉及到人格、动机、智商等,就不是培训能解决的了。
( c5 M) ?: c% n, \- r1 Q7 [3 c& C7 u' F5 V) X' \9 o+ J2 E
4.培训需求回顾
- C7 U: |. g' y6 h% o1 K" s3 B3 ~! j2 Z% X, E0 {% j! T2 k
培训结束后,重新审视培训需求,对已完成和未完成的需求以及参与人做一标记,为下一次专业培训做补充,同时也避免重复培训,浪费资源,以下为公司市场工作坊的培训需求回顾。
8 u4 [& x+ | V9 a8 p5.明确培训目标。培训目标是培训结束后学员应当能够做什么的一种精确描述,要具体、切合实际、好衡量,如“熟悉公司组织架构”和“描绘公司组织架构”,“掌握公司制度”和“列举关于公司员工年休假的相关规定”,相比之下,后一种说法更加具体,更好衡量,也使学员学习目标指向性更强。
; Q. Y' ~6 S( `( a6.选择培训讲师,知识、技能类的培训以公司内部培训师为主,理念性的、拓宽思路的、新技术等可以邀请外部讲师或参加外部课程,其中邀请外部讲师内训,需进行课前调研,并需和讲师就教材进行深度沟通,教材中引用的案例要来自于公司或与公司实际相近;内训师要选拔那些具有一定沟通表达能力且愿意分享的专业骨干,并且要对于课程开发、授课技巧等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对于内部课程开发组建专门的课程开发小组。
" y1 M( L- U! I2 `
1 V- x3 ]4 [- E: a- ^5 s(二)学员层面
' v/ m3 ]# @0 A
1 N4 e6 Q( h7 J5 l4 {7 U1.为了调动员工培训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将培训与绩效、员工技能评定挂钩。
(1)岗位技能评定的入门条件中增加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即要申请某个级别,必须学完相应的课程,以申报人力资源专业为例。
层级名称 | |
| 全面薪酬管理 、培训量化管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人力成本分析 |
| 工作量分析、岗位绩效管理实务、培训计划编制、员工关系管理 |
|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解读、招聘与面试技巧 、人力资源理论概述、 TTT |
(2)与绩效挂钩。每季度绩效考核结束,在绩效面谈中加入下一阶段培训计划,即针对绩效不佳情况分析原因,确因技能、知识造成的,列入下一阶段学习计划中,对于绩优者,帮助其制定专业水平持续提升的学习计划,并逐步实施。
! ~1 \. t( F. s
5 N! q$ i( D% G' \( U) b$ T6 i2.带着问题参加学习。
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公司非取证外出培训采取“竞训”的方式,即在既定的名额下,谁最急需、谁能将培训成果切实运用到工作中,公司就选谁去,如果没有效果、没有反馈,以后将不再安排外出培训。
' z; M+ ~/ l" N/ Y+ [2 x7 g$ b: n: f0 w5 d7 w' C) C0 f
3.成果转化。
学员培训后,将问题解决情况及训后的转化方案及时间节点一并提交,并按设定节点提交转化成果。为了使培训、学习成果更好地落地,参训学员需结合公司实际编写内化课件,并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扩大再培训,将学习成果在最短的时间内消化并复制。
同时,公司不定期举办案例大赛、论文大赛,将公司内部技术成果内化,实现学习、工作成果的落地。
3 y8 w1 g5 a1 w p8 C
: k, ], o0 a. f
(三)上级层面
! T3 @: P% @0 o- D, ~5 h/ {
, |) a0 L! @: r6 B/ d( x4 r+ N7 u" j公司每个职能部门的职责都包含一项内容“负责公司专业技术工作的指导、监督,并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各单位负责人岗位职责中有一项“负责部门队伍建设、培养”。
8 X T0 z" ]& k' y
7 ~5 I/ E) e' N3 n) }4 G5 @0 \) m为了保证培训成果的更好落地,直接上级在员工培训前确认、补充培训中要解决的问题,培训回来后确认行动方案,并创造在本单位实践的机会,督导按培训计划执行,并对学员最终培训成果转化情况进行评价。
, D# H" T) P" e5 W% D2 L# l% K: J6 ]5 D, ]6 |
为了督促上级落实,整个培训结束后,学员会对上级在培训中的支持程度打分,作为该上级年中、年终综合素质测评中培养、指导下属的一个重要维度,同时作为该上级评优、晋升的一个衡量指标。
4 ~) w! l \; H
$ |: R/ }+ v; ]1 }# c
培训成果落地说简单也简单,就是把学到的东西用了,说难也很难,因为需要组织、上级、学员协同、配合,才能使成果真正为企业、为员工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