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5-14
- 注册时间
- 2005-6-19
- 威望
- 119
- 金钱
- 5706
- 贡献
- 1683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7508
- 日志
- 17
- 记录
- 0
- 帖子
- 433
- 主题
- 15
- 精华
- 0
- 好友
- 12
     
签到天数: 82 天 [LV.6]常住居民II  - 注册时间
- 2005-6-19
- 最后登录
- 2014-5-14
- 积分
- 7508
- 精华
- 0
- 主题
- 15
- 帖子
- 433
|
回复:【HR杂谈区】01期论题——HR,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
个人同意楼上的观点,即
/ Y0 V# f7 C8 X X2 u1、培训期间员工为什么离职呢?% _: x" w5 O* E( h# e& L
2、首先得找到离职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 K4 _3 ?6 n+ m# a& I' n" I+ H- }1 K离职的原因是应该首先考虑的因素。而非动不动就去签订培训服务协议之类看起来非常苛刻的东西。离职原因找到了,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有效的改善。如果真的要签订培训协议,要符合以下几点:
1 Z7 z) S B& N: p 1、用人单位提供专项培训费用。这笔专项培训费用的数额应当是比较大的,这个数额到底多高,劳动合同法没有规定一个具体的数额。5 k% s! S- i" c: \ [
2、对劳动者进行的是专业技术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比如从国外引进一条生产线、一个项目,必须有能够操作的人,为此,把劳动者送到国外去培训,回来以后干这个活,这个培训就是本条所指的培训。" n9 Y* c5 h4 I8 X2 g$ @& S
3、培训的形式可以是脱产的,半脱产的,也可以是不脱产的。不管是否脱产,只要用人单位在国家规定提取的职工培训费用以外,专门花费较高数额的钱送劳动者去进行定向专业培训的,就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 i! W, H" Z$ \) w1 j2 | G 因此,个人认为上述培训行为只是一般的职业技能培训,较为普遍,是用人单位为了让员工适应日常工作而进行的内部必备培训,因此约定服务期尚有不妥之处。建议摸清离职原因后再进行处理。 |
-
总评分: 金钱 + 3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