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这个问题讨论的背景是斯大林说的:“因为他们常常被文坛‘名人’的自负,我们某些组织的官僚主义和冷酷无情,以及同辈的嫉妒压抑下去。”这个背景,37楼的“rose_8210”特别注意到了。这样的背景下,一是高高在上的人看不起处于基层的小人物,二是组织中的官僚主义,三是对年轻人的冷酷无情,四是同辈的嫉妒,那么,很多有才能的年轻人肯定是冲不上去的,为什么?因为遇到了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面对这样的情况,若是在公司这样的组织中出现的话,那么,是很可怕的,不解决,则会让公司生存不下去。 鲁迅先生说:“即使是天才,刚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不是美妙的音乐”,那么,作为公司来讲,应该为这些有才能的年轻人创造一个公平、和谐、轻松的环境: 1、要有一个“用才于未出名时”的理念。 这里讲一个故事:晏殊做宰相路过扬州大明寺,看见墙壁上很多诗,就背对着墙,让随从把寺庙上的诗念给他听,但是特别提到:“戒其勿言爵里姓名”,就是不许事先念出来诗作者的姓名、籍贯等等,而是在晏殊听到了诗后,认为是好诗,再由随从说出来作者的姓名等情况。这样,晏殊就发现了诗才出众的王琪,将其由县主薄推荐到了集贤院。 2、要有一个从实践出发的发现人才的“伯乐”机制。 也就是说,古人尚且如此,今人何不学先贤?不问英雄出身,从实战实践的角度发现和识别人才,做到选贤任能:是销售人才,就要看其销售业绩和后劲;是管理者,就要看其管理风格和管理业绩;是研发人才,就要看其研发出来的产品市场覆盖率;……可是,很多企业,动不动就看其是不是世界500强,是不是来自大公司,是不是来自有背景……偏啦。哈哈。伯乐机制,qangel 在13楼、玻璃王子在15楼都提及到了,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既然社会上存在这“马太效应”这种对潜在人才和小人物的压抑现象,那么,我们作为HR,想当好伯乐,就需要学会为这些人建立标准和机制,支持他们。 3、要有一个符合有才能的年轻人的“赛马”机制。 这点,Mark.Yao 、jinhui84 、枫行、csm8099 、宠着小猪、Jane0805等人在以上的楼层中提及到了。至于如何赛马,需要根据大环境和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比如:年度评优争先的名额上,常诚曾把以前那种以部门评选方式改为:以职位族评选方式,操作族、管理族、技术族等族的先进条件是什么,名额是多少。这样操作就避免了部门负责人提一个自己喜欢的或者在部门内不错的,让其他人员没有机会的不足。 4、要有一个对有才能的年轻人的“关爱”环境。 这点上的措施,LiuLiu168 在7楼说:“1.在公司应该给予所谓的小人物或者隐形人更多的关怀和指导;2.从公司的制度和政策上给予他们以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比如可以制定一些例如“储干计划”、“领袖100计划”这些相关的人才计划,给他们一个舞台。” zhenxiaocc 在24楼说:“1、增加听取民声的渠道,形式可以是座谈、邮件、不记名调查;2、增强培训,制定不同岗位、不同职级的多种形式培训”;daijianghong 在30楼说:“具体的可以在职业生涯设计上提供相关支持。” 当然,措施不单单是以上这些,还有:心灵辅导、员工论坛、员工之家、岗位竞聘、换岗、以及前几天的帖子讨论中秋节福利的形式,还有针对员工个性而设置岗位等等形式。关爱员工,哪怕只有点滴!要知道:公司在员工身上投入了多少心思,往往最后就会从员工那里收获多少回报。意思就是说,投入越多,收获越高。 最后,公司,越来越依赖团队的作用,而不是个人的力量,就像以上各楼层中回复的一样,有几个坛友强调了团队,这点也是非常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把团队协作充分体现在日常工作中!" o' c2 R) @" M7 y3 M" q) P
本帖最后由 Mark.Yao 于 2011-9-10 09:50 编辑
: y7 _8 k; D& P; K2 F p4 z+ k& J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