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楼主: chinahrd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系统转发] 管理研究理论和贡献探讨 2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听众

11

积分

书童

Rank: 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注册时间
2009-2-11
最后登录
2010-4-19
积分
11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0
251
发表于 2009-2-12 22:01:00 |只看该作者
kenny,真的很感谢!我对员工心理这方面的研究挺感兴趣,看论文想学习,但有时候也看不太懂了,周围有没有人搞这方面。唉,还好昨天开始我看到了希望,找到了您的博客,这两天都觉得自己很幸运!真的!终于有向高人请教的机会了!我真的是很高兴!而且更为可贵的是,您能这么不厌其烦的给我讲解。真的很谢谢!这个博客我准备每天都上来看看,对我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真心的祝这里越办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2
匿名  发表于 2009-2-12 23:02:00 |自己
Jason, 我不是什么高人,知道这些知识的人很多,只是大家都没空来做这件事而已。希望除了这个一般研究问题的日志以外,其他的专题日志对你也有用吧。
回复

使用道具

253
匿名  发表于 2009-2-16 15:01:00 |自己
Kenny,新年好!由于时间仓促,没有仔细看前面的留言,可能以下提问和以前的提问有重复,请您见谅。
我有以下问题向您请教:
1.如果我要测量团队的合作行为,那么我向团队内成员发放问卷,请问这样发放问卷合适吗?
2.当收回团队成员的问卷后,我的样本单位是团队,是不是需要先计算每个测量项目在团队内的均值,再做如相关、回归等统计分析?
3.团队层次的测量,有没有多少个团队样本才是合适的说法呢?
4. 如果我要检验构念A和构念B的相关关系,已经收回构念A、B组成的问卷数据,那么,我接下来的工作是不是先要做因子分析,辨析构念A、B的维度,然后,计算每个维度对应的测量项目的平均值,最后,检验构念A下面各个维度与构念B下面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盼复!
回复

使用道具

254
匿名  发表于 2009-2-16 15:16:00 |自己
Kenny, 您好!请问我在上一个帖子里面第4个提问,是不是可以用您在200楼的回复回答?

问(2)如何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两个多维构念A(含有3个维度)和B(含有2个维度)的相关系数?计算相关系数时是否需要利用这两个构念的因子得分? ​
回应:这也是跟上面一样的。你可以计算三个不同维度的所有项目的平均,和另外两个不同维度的所有项目的平均 ​,然后计算这两个平均分数的相关(平均法)。也可以首先抽了五个因子,把因子分数储起来(用上面的指令),然后再用这五个因子分数作为变量,在做一次因子分析,又把因子分数储起,然后计算第二次因子分数的相关。以上是假设你用SPSS做探索性的因子分析。如果你用结构方程建模来做验证性的因子,就可以一次过抽「第一等次的因子」(first ​order ​factor)和「第二等次的因子」(second ​order ​factor)。程式也会自动给你第二等次因子之间的相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255
匿名  发表于 2009-2-16 15:35:00 |自己
Kenny,请问:
ICC(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Rwg(wg是下标)怎样用SPSS计算?
回复

使用道具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256
发表于 2009-2-19 11:39:00 |只看该作者
问:1.如果我要测量团队的合作行为,那么我向团队内成员发放问卷,请问这样发放问卷合适吗? 
回应:这是测量层面(level of measurement)的问题。你可以在个人层面测量(你的建议),也可以在团队层面测量(直接从团队特征测量,例如观察团队沟通的次数、每次沟通时间的长短等)。用不同的测量方法的利弊,请参考Chan, D. (1998). Functional relations among constructs in the same content domain at different levels of analysis: A typology of composition model.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3(2), 234-246.

问:2.当收回团队成员的问卷后,我的样本单位是团队,是不是需要先计算每个测量项目在团队内的均值,再做如相关、回归等统计分析? 
回应:是的。不过,在计算均值以前,要看看均值有没有意思。比如,在一个7-点的量表中,如果一个团队成员打分是1,另外一个的打分是7,那我们说这个团队的合作行为是4分就有点勉强了。一般会用Rwg, ICC 等工具检查一下,才进行平均。

问:3.团队层次的测量,有没有多少个团队样本才是合适的说法呢? 
回应:“多少个团队样本才是合适”的标准是有的,只是不清楚而已。主要是要看你的“效应值”(effect size)有多大。大部分的统计书本都会教你当效应值是多大的时候,所需要的样本数是多大的。只是分析的层面越高(从个人到小组到企业),要获得大样本就越难,所以要求也会降低一点。我不敢说什么才叫做“足够”,如果你一定要我说的话,我大概会讲30到40个团队是最少值吧。

问:4. 如果我要检验构念A和构念B的相关关系,已经收回构念A、B组成的问卷数据,那么,我接下来的工作是不是先要做因子分析,辨析构念A、B的维度,然后,计算每个维度对应的测量项目的平均值,最后,检验构念A下面各个维度与构念B下面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回应:第一、做验证性的因子分析是一个好的习惯。第二、到底用,每个维度的“平均”还是“因子数”(factor score),则是见仁见智了。第三、是不是“检验构念A下面各个维度与构念B下面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就要看你研究的是「维度层面的关系」还是「构念层面的关系」。如果是前者,你讲的是对的。如果是后者,你就要首先从维度把构念值估计出来,然后计算 “构念”之间的相关。
是的。你引200楼的回应是正确的,就是这样处理。

问:5. ICC(intraclass correlation)和Rwg(within group correlation)怎样用SPSS计算?
回应:(1)ICC其实就是一个方差分析(ANOVA)。你用一般的方差分析指令就可以计算SSB和SSW了。
(2)至于Rwg,我过去是在Excel用手做的。不过最近好像看过有人写了一个SPSS的程式来计算。但是人老了,记性不好,忘记在哪里看到。你可以试试在Google上搜查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7
匿名  发表于 2009-2-19 12:02:00 |自己
@回复 Twotwo 250-252楼 (Kenneth)
Kenny, 您好!您的回复简明扼要。特别是看了您的文章《单维构念与多维构念的测量》后,理解就更深入了。看来要多看书才行。多谢您深入浅出的解析和回答。非常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258
匿名  发表于 2009-2-20 10:06:00 |自己
Kenny,恕我愚笨,还是不懂得计算ICC的计算操作。仍有以下问题:
(1)下面两种方法之一是否可行呢?
方法一:在SPSS里面,我发现scale-->reliability test-->statistics-->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这里可以算到ICC
方法二:因为您说ICC实际上是方差分析,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用one-way ANOVA.在SPSS中,Compare Means-->one-way ANOVA-->dependent list放入要检验的维度值,Factor放入团队组别。得到方差分析表(ANOVA),里面有Between groups(简写为BG)和Within Groups(简写为WG)。看F值是否显著,如果显著,表明组间差异显著,所以适合团队层次的分析。
(2)ICC的值是不是等于组间差异除以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的和所得的比值。ICC是不是越大越好?而临界值是多少合适?
(3)我在以下论文中看到ICC(1),ICC(2),那他们又是怎么计算,临界值是多少呢?
J.B. Carson, P.E. Tesluk, J. A. Marrone. Shared Leadership in Teams: An Investigation of Antecedent Conditions and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0(5), 2007. P. 1217-1234
(4)ICC和Rwg都要用来检验是否适合团队层次的分析吗?我现在还不知道Rwg怎么计算,如您记得,请再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259
发表于 2009-2-21 00:19:00 |只看该作者
(1)下面两种方法之一是否可行呢? 
回应:我不知道有方法一。不过你讲的ICC应该与scale无关的。我讲的是方法二。其中大部分都对了,只是你要的是方差分析出来的BG方差和WG方差,再套进我在电邮发给你的ICC的公式就可以了。

(2)ICC的值是不是等于组间差异除以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的和所得的比值。ICC是不是越大越好?而临界值是多少合适? 
回应:你的第一句好像是不对的。方程我已经发给你了。
James, L.R. (1982) Aggregation bias in estimates of perceptual agre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7(2), 219-229.
James(1982)的文章讲了一点ICC的大小问题。不过,他讲的不太明显。另外,
LeBreton, J.M. & Senter, J.L. (2008). Answers to 20 questions about interrater reliability and interrater agreement.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11(4), 838-839.
很清楚的提出ICC(1)=.01是小, ICC(1)=.10是中等, ICC(1)=.25是大,
ICC(2) =.70到.85才建议把个人的得分累计到小组。

(4)ICC和Rwg都要用来检验是否适合团队层次的分析吗?我现在还不知道Rwg怎么计算,如您记得,请再指点。
回应:是的。一般Rwg与ICC都会一起用。Rwg一般都会建议把个人得分累积成为小组得分。很多学者都觉得ICC才是比较严谨的加总标准。我发给你的ppt已经有方程式了。因为我在写书的时候可能还有更改,请不要把ppt分发给别人,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匿名  发表于 2009-2-23 22:57:00 |自己
应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邀请,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罗胜强博士(Kenneth S. Law)将于2009年3月19日至27日为学院师生开设《管理学研究方法》的专题课程,同时向广东省的高校开放50个听课名额,欢迎广大热衷于管理学研究的年青学者和学生踊跃报名参加。
1、由于名额有限,我们将采取分配制,每个高校最多有3个名额,请各高校自行组织,确定联系人,并于3月10日之前将名单发送至:Lnswjt@mail.sysu.edu.cn, 联系人:邬金涛。我们将采取先到先得的规则,以回函的形式最终确定听课人员的名单。3月10号之后,如果还有空余名额,我们将在岭南学院的网站和罗胜强博士的博客上予以公布,允许个人单独申请。届时我们将只允许已经确认的人员入场听课,请听课者携带有关身份证明。
2、本次培训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讲课语言为中文,但讲义和资料为英文。
3、具体上课时间:3月19、20、23、24、26、27共六天,每天上课时间为9:00-12:00,14:00-17:00,上课地点:中山大学叶葆定堂103(从靠近滨江路的中山大学北门进入,往左手边走大约50米看到一幢白色大楼即为叶葆定堂)
4、课程内容包括:
Topic 1: 研究概论和设计 The Research Process & Design
Topic 2: 科学的研究 Scientific Research
Topic 3: 如何读懂国际一流学术杂志的文章 How to read (write) a research paper
Topic 4: 量化分析的基础 Variance, correlation, Regression, sampling distribution etc.
Topic 5: 测量学 Measurement Theory
Topic 6: 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 Mediator, Moderator and CMV
Topic 7: 因子分析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Topic 8: 结构方程建模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opic 9: 研究分析层面的问题 Level of analysis issues in survey research
Topic 10: 多层次线性模型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
Topic 11: 元分析和聚类分析 Meta-analysis & cluster analysis
Topic 12: 总结与答问 Conclusion and Q&A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