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4-12-16
- 注册时间
- 2007-8-29
- 威望
- 0
- 金钱
- 7
- 贡献
- 55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62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844
- 主题
- 43
- 精华
- 3
- 好友
- 1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注册时间
- 2007-8-29
- 最后登录
- 2014-12-16
- 积分
- 62
- 精华
- 3
- 主题
- 43
- 帖子
- 844
|
回复:人生没有彩排,永远没有下一次!!------第一天上班
7月12日-----《红色玻璃球》的故事
2 a; [- u7 ^. q3 ?6 w6 t 爱达荷州东南部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名叫来勒斯的小蔬菜商。在经济大萧条的时候,米勒斯先生总是在跟边摆一个小菜摊,镇上的人办完事回家时,就顺便到这里采购一些新鲜的蔬菜。当时食品和钱都极度紧缺,物物交换就被广泛采用了。
- a/ \) j7 o1 q6 m/ X 在镇上,有几个家里很穷的孩子,他们经常光顾米勒先生的菜摊。不过,他们似乎并不想购买什么东西,只是来欣赏那些在当时非常珍贵的物品。尽管如此,米勒斯先生总是热情地接待他们,就像对待每一个来买菜的大人一样。
* l0 r# t7 s% ~5 i! x% h “你好,巴里!今天还好吧?”# B/ u$ v: Y* |) }8 d
“你好,米勒斯先生。我很好,谢谢。这些豌豆看起来真不错。”! b# V1 H; C- b% b4 T
“可不是嘛。巴里,你妈妈身体怎么样?”$ A7 U5 ?; l% } O; u( b
“还好。一直在好转。”6 y; r' M: L) F5 F* G8 D/ A* _
“那就好。你想要点什么吗?”
3 x6 c" w9 X. n0 G( t8 g “不,先生。我觉得你的那些豌豆真新鲜呀!”+ C4 W6 U6 {4 `/ ^# @. S
“你要带点儿回家吗?”
- n9 }" b c- ~+ l “不,先生。我没钱买。”( e- Q" ~* D: y
“你有什么东西和我交换吗?用东西交换也可以呀!”
; |) R- E# j/ V$ G3 b0 a% v/ m “哦……我只有几颗赢来的玻璃球。”
0 s8 b, i- X* T; a/ |# ~$ q “真的吗?让我看看。”( a3 k2 p5 V& U8 g3 }
“给,你看。这是最好的。”( t" k; \# X7 [; x' M. v/ W' Y. O
“看得出来。嗯,只不过这是个蓝色的,我想要个红色的。你家里有红色的吗?”
* S# M1 h+ u1 g; K( T/ j- A “差不多有吧!”
h& |, e: s. N- ?& y “这样,你先把这些豌豆带回家,下次来的时候让我看看那个红色的玻璃球。”) A% J" |6 W4 |- q9 W6 N
“一定,谢谢你,米勒先生。”
) E9 Y+ H: X; V6 l- w: z9 N 每次来米勒斯先生和这些小顾客交谈时,米勒斯太太就会默默地站在一旁,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们谈判。她熟悉这种游戏,也理解丈夫所做的一切。镇上还有两个像巴里一样的小男孩,这三个孩子的家境都非常不好,他们没有钱买菜,也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可以交换。为了帮助他们,又显得自然,米勒斯就这样假装着和他们为一个玻璃球讨价还价。就像巴里,这次他有一个蓝色的玻璃球,可是米勒斯先生想要绝色的;下次他一准儿会带着红色的玻璃球来,到时候米勒斯又会让他再换个绿的或桔红的来。当然打发他回家的时候,一定会让他捎上一袋子蔬菜。2 o& K6 X X' \( @; m7 c
多少年过去了,米勒斯先生因病去世。镇上所有的人都去向他的遗体告别,并向米勒斯太太表示慰问,包括那些年幼的孩子。在长长的告别队伍前面,有三个引人注目的小伙子,一位身着戎装,另两位头戴礼帽,身着笔挺的黑西服白衬衫,相当体面庄重。
) Q+ |, i* D u8 P1 k) a& u( m 米勒斯太太站在丈夫的灵柩前。小伙子们走上前去,逐一拥抱她,亲吻她的面颊,和她小声地说几句话。然后,她泪眼蒙蒙地目视他们在灵柩前停留,看着他们把自己光温暖的手放在米勒斯先生冰冷苍白的手上。这三个小伙子就是当年经常用玻璃球之类的小玩艺儿和米勒斯先生交换蔬菜食品的那几个穷孩子。在同米勒斯太太握手慰问的时候,他们告诉她,他们多么感激米勒斯先生,感谢他当年“换给”他们的东西。
( j1 E# x6 n! U& F3 ^$ A 现在,米勒斯先生再也不会再对玻璃球的颜色和大小改变主意了,这三个孩子也再不需要他接济度日,但是,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他。虽然米勒斯先生一生从没发过大财,可是现在他完全有理由认为,自己是爱达荷州最富有的人。在他已经失去生命的右手里,正握着三颗晶莹闪亮的红色玻璃球。
' M% l( }& F: p9 r3 y; q; |; T3 o
4 x9 }; I1 `& w. [$ [$ i: L
! l8 v+ u3 S0 t: U 感悟:
" Y: ]; U, q- m5 e; P 1、三个小男孩后来都是属于很体面的一类人,但米勒到死也没去要求他们回报点什么,也没去炫耀过他就是他们昔日的恩人。
, K9 Z5 `: E& Y* G" K4 Y 2、米勒是个卖菜的,从生意的角度来讲,大张旗鼓地宣扬一下自己的慈善功德甚至要三个小男孩来个现身说法。绝对是名声大振、财源滚滚,但米勒到死也没有向任何人公开个此事。. P" b+ Y( {1 W8 m0 z3 `/ v! M0 m
3、贫穷毕竟不是一件好事,抛开一些歧视不谈,受周济的人本身就要自觉低人一等。这种自惭心理不利于儿童的发育和生长,甚至会成为心理障碍,造面自悲、孤立、甚至敌视心情绪。这也是许多贫困生拒绝接受资助的原因,米勒以物换物的作法即达到了周济的目的,又保护了儿童的人格和声誉。; q# A0 H0 ` G2 O: ]
4、米勒斯先生-----大慈善也!
8 ]( f& d3 P% @% h+ [; E+ }7 w8 }) ], }0 D) k) z6 j1 d' ~$ S
我遇到的问题:
- `4 a+ g4 U: M2 W1 i! c: X “***,我有个事想请求您的帮助,您看可以吗?有个准同事,我准备让他到我们公司实习,但,公司目前还不能解决住宿问题,要住几天,听说您租了自己的房子,如果您是一个人住的话,能不能与您挤一下呢?”
0 b9 [' W, j+ u0 r “我租的房子只需要两百块钱,只有三个平方,只能容纳一张小床,条件比较差。”他轻声地比划着。
0 \+ H1 N3 A$ Q( [1 v 我没有再多问,因为,我知道,在南京---江苏的省城,两百块钱的房子的条件我是能想像得出来的。平日里我对于这个同事有了几分更多的关注。昨天,一块儿下班,我问他:
5 q% w: R4 H5 H, R4 G" d. e9 _7 H- W% ? “晚上怎么吃呀?买着吃吗?”
# t' P- A# }5 t, G$ l9 [2 [: T “自己做饭吃,我会做饭的。”我的心中在嘀咕:一个男生晚上回家自己做饭?!没有太多地问!" y. Y/ j4 Y ~$ u7 E/ R, y' k4 e
中午,看到这位实习生同事坐在角落里吃饭,我想知道,他会做什么吃呢?我跑过去一看,“萝卜干就白饭”。我轻声地问:怎么不做点菜呢?”$ M! J" K. S Q0 d. t3 j- r
“我晚上做菜吃,白天带着害怕馊!”
& H' x7 ?% J9 `9 N9 N “。。。。。。”。心中难以名状,“***,我母亲今天早晨给我现做了些菜,带了太多了,来,帮我分点,实在太多了。”
1 } j; K1 }5 s+ j* ~: m. R 从他两个月前到公司来的时候,我就开始关注他了,一个全凭自学学习的人,一个执拗的人,一个有才能却看起来有点自大的人。一直以来,我都在关注着他,关注着他的每一个细节,在揣摩他的个性的形成,小心翼翼地关注与问候。, y7 ]" I7 j0 W. K1 K ]
当然,我也得到了他的信任,他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将他的想法告诉我,我也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下一步该怎么做。遇到批评的时候用“跑得最快的马总是挨的鞭子最多来”来安慰着他,用“做得多错得多,但成长得更多”来鼓励着他,”“您不会就这样被打倒了吧?!”来激励着他。) E' |& u; _$ F' U# U! j7 R
因为“玻璃球的故事”影响了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