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1-7-28
- 注册时间
- 2007-4-11
- 威望
- 251
- 金钱
- 13239
- 贡献
- 3730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17220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1469
- 主题
- 31
- 精华
- 6
- 好友
- 91
    
签到天数: 19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注册时间
- 2007-4-11
- 最后登录
- 2021-7-28
- 积分
- 17220
- 精华
- 6
- 主题
- 31
- 帖子
- 1469
|
18楼的屁宝宝会员——MS不是很雅观——从“组织设计”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非常独特,立意高雅,这确实是解决案例中绩效管理问题的关键——问题部分见16楼qxj189810版主的回复,若有补充,请另行回帖——给自己做一下广告 ——一会儿我们再来讨论组织设计的问题。
- s& l, P$ ]' l1 w% W20楼的qzsuyuan会员抓住“结果导向”这一绩效管理的终极目标,非常关键。
" L T% r/ c8 R) w下面我继续来探讨该问题:
" o, {$ [4 n: O' l6 d第一,从房地产业项目公司运作的一般环节来看,包括寻找项目、对重点项目进行考察、可行性分析、投资测算、实际运营、办理相关手续、开工建设、预售、验收交付等。A集团的B、C公司事实上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寻找项目,对重点项目进行考察、可行性分析、投资测算等工作”,进入“实际运营”中;而D、E、F公司还处在“寻找项目,对重点项目进行考察、可行性分析、投资测算等工作”中;很显然地,就整个“项目开发的闭环”——借用18楼屁宝宝的“闭环说”——来看,B、C公司与D、E、F公司分别处于这个“闭环”中不同的环节,其考核指标自然不同,从这一点来说,A集团公司的这个绩效经理对此把握得很好,也就是对处于“闭环”中不同环节的公司,其考核指标不同。2 E, k2 o/ R7 H$ b: K5 k" ^
第二,绩效管理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显示业绩及其变动性,那么,对于独立的经营实体来说,更应该是这样。从案例中可以看出,B、C公司已经进入“实际运营”,但是其项目销售额、利润还未形成事实上的销售,不知道此时是否应该针对B、C公司设置这两项指标——不太了解地产业的弊病就显露出来啦 。D、E、F公司也是独立的经营实体,其经营业绩是什么呢?诚如20楼qzsuyuan会员所说,“光写报告,做调查没用啊,得有结果出来。且这个结果权重应当高于其它权重”,所以A集团公司的绩效经理应该好好考虑考虑如何来找出D、E、F公司的经营成果,然后设计指标进行衡量。
; W' M+ s; _% k其实这个案例,还展示了一个问题:战略规划通常都大于1年,有3年的,有5年的,而且前期的投入,得等到3年或5年或更长时间才有利润,先前都是投入,但是我们的绩效管理是以年度来评估的,在这种情形下,经营者或经营管理团队很显然倾向于不对这些长期的项目进行投入,这也就是“经营者短视现象”背后的原因,那么,绩效管理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解决?我们可以把B、C公司负责的项目视作年度经营项目,可以从年度来进行业绩评估;可以把D、E、F公司现在的工作视作战略规划,那么如何来从年度评估其业绩呢? |
-
总评分: 金钱 + 18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