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7-15
- 注册时间
- 2004-8-26
- 威望
- 2
- 金钱
- 7337
- 贡献
- 515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7854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2879
- 主题
- 620
- 精华
- 0
- 好友
-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注册时间
- 2004-8-26
- 最后登录
- 2013-7-15
- 积分
- 7854
- 精华
- 0
- 主题
- 620
- 帖子
- 2879
|
沙发
发表于 2005-3-30 10:35: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心得 作者:虫子大哥
[center][B]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心得
$ |6 A4 ]; ~' M9 k! H3 G 作者:虫子大哥 [/B][/center]3 W5 l/ r. f+ I# u
9 x' k8 P4 n: F如果说企业成功的三个主要因素是长远策略、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那么心灵、情感等问题显然属于企业文化范畴。社会文化决定社会成员的心理状态;家庭成员的心理反映其家庭文化教育背景;企业文化便从其对待社会、客户和员工的态度以及其产品服务中得以体现。领导艺术是情感的产物而不是智力的产物。
- P2 z( {( ~# ~; p3 t1 p& N# h l$ }
[B]用脑容易,用心难 [/B]
# u/ I6 b5 |2 H @3 S
* A! m5 ], E' F2 u: w4 P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对生产力主体--人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初期首先是对人的"手"的要求最高,依赖手去制造大量的产品,谋取利润,所谓"人多力量大"。其次是对人"脑"的要求,科技发明、高科技含量产品是企业制胜的法宝,科学技术似杠杆动力中的支点,是"第一生产力";现在则处于科技的高度发展但尚无质的突破之前,企业在相同、相近的技术平台上竞争,对人的"心"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一个新的科技产品、一个"点子"曾经能一时地救活或繁荣一个企业,那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何去赢得客户和员工的"心"更是成败的关键。"科技"加"心灵"方能使企业具有长久生命力。人心难测,不可替代,但又是兵家必争之地。
* e8 X4 m# u- g9 y* `8 c
: P2 E: S! ]% [1 {2 Q# C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心"的重要性。在宣扬其企业文化的语句中加入了更多对人性亲情的重视(如科技以人为本、优质生活保证等)。在其产品设计和经营理念中也体现得更加明显:相机变"傻";手机具备了"一指通话"、"语音寻址"等功能,给用户意外方便和惊喜。企业由"品牌"战略向"文化"战略发展,广告中"质量第一"、"销量第一"等用语正被诸如"海尔中国造"、"科技以人为本"等更具文化色彩的用语所替代。汉高公司于1998年将新的企业形象定为"科技+心灵"。
* f( Q. [; ]% U2 p" U, v9 o2 T$ {$ G
4 m, J, I: [) |9 P, S3 A9 t2 C8 ?, c"科技+心灵"听起来很美,二者的平衡更是关键。科技的日新月异,使企业在科研开发(R&D)上不敢怠慢,投放大量人力物力。"企业文化"这一软性指标的工作,经常放于其次,似房屋中的"名人字画",只是显示其"文化"而已。所以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经常是重"脑"轻"心"的现象:比如城市垃圾问题,将垃圾分类再利用科技进步(用脑)的结果,但不同的垃圾桶上标注"有机"、"无机"的字样使垃圾投放者不知何从便是用"心"的不足,或"八股"遗风。再如公共标识问题,在有先进技术装备、环境优雅的卫生间的门上仅用汉字或拼音标注"男、女"也是狭隘的地域心理的体现。对公共设施,我们通常是用脑去评估它的科技,而用心去体会科技与自己的距离及能给自己带来的方便。我们设计建筑跨世纪的宏伟工程时,在运用现代高科技的同时,更应当考虑到"百姓方便"之最。愿更多的工程能象(北京)首都机场新的航客站一样,以"亲切宜人"为设计思想,以先进、安全和方便顾客为经营理念。少一些仅仅考虑外表的"标识性"建筑或不顾质量(科技)的"献礼工程"。
' e2 q L* x* A7 }. \- }+ E0 I& m/ [8 _! z+ T, c2 w
我们在竭力用脑开发设计高科技产品的同时,多多运用我们的"心灵"吧。"产品代表我的心"!
# x7 S; A8 c X/ x8 L& j* G' P4 y, z
3 j9 s9 [" K9 b# _0 W[B]自目可剜,佛心难得 [/B]% E% u8 C% w. e* ^0 j8 T
; A+ ?, C% W3 G9 g0 B) W( v你怎样对待员工,员工便怎样对待客户。赢得员工的心与赢得客户的心同样重要,也是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讨论员工对待企业的问题前,首先应考虑企业怎样对待员工的问题。有一则故事讲:苏东坡善辩但不敌经常与其辩论的道僧。某日,苏问:你看我象何?僧答:象佛。僧问:你看我象何?苏答:象牛屎。苏窃喜并转告苏小妹。小妹曰:僧心中有佛,看物均为佛。你心中有何?
y4 e5 R: \5 n# i6 v% c2 a% D# @2 b8 n1 x
回到企业如何对待员工的问题上,可依员工在企业"心"中为何而(比较极端的)分类:一种是将员工当作"手"、"干活的工具"。这种"作坊"式的企业对待员工的方法是"管、卡、压",有时甚至置国家法律而不顾,存在对员工实施体罚、污辱人格的现象。属"原始没落"的企业文化。
- Y6 ]5 t; s0 c- J8 P7 \7 m+ G0 l
第二是将员工作为"脑"、"高智商工具"。特征之一是企业的系统和制度非常完善。特征之二是在招聘中的"精英策略",和注重技能培训,希望将员工"武装到牙齿",成为大机器的一部分。系统的各个部件是可替换的,而部件对系统会产生依赖感,缺乏适应性。属于"温室文化"。
1 h3 A, g# P* k
; [5 h4 o, z1 v3 T7 b第三种是将员工作为"人"--具有个性情感的人。在招聘、培训中注重技能的同时更加重视"心灵"的要求和培育。特征之一是对人的依赖。特征之二是系统政策的多变。姑且称之"悟空文化"。
; w! O; {3 k! `' k, p( P4 `7 e- O4 X9 p+ {# H8 Q
大自然中极端的"暴晒"和"暴雨"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我们在对待员工时也不能极端,而是平衡--理性制度管理之"东方红"与感性原则教育之"西边雨"的平衡。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类似夫妻关系。所有的妻子都希望夫君不断发展,事业成功。但又担心他成功后变心,"变坏",成为"陈世美"。国外有句谚语:"女人用外表吸引男人,用美食拴住丈夫"。如果企业的名声、工资奖金和培训等是企业的外表,那么企业文化便是妻子手中的一道菜。 8 I4 d- R! L) E! }0 V! w5 n1 W9 K
/ S8 O% b3 Y, l0 I" k2 @
企业在对待员工的培训问题上,有时也象我们一些父母教育子女一样,注重"才"--知识技能的培训、培养和投资,而忽略对"德"--性格品性的教育。因此面临的困惑也极为相似:老板说"培训越多,跳槽越快",抱怨员工对企业没有忠诚感;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心痛父母;缺乏同情心……"。如果我们仅仅担心自己的员工、孩子因知识技能落伍而无法适应市场激烈的竞争,便要有面对高智商低情商"新类族"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EDIT]用户“论坛管理员”于2005-3-30 10:35:02编辑过此帖。[/EDI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