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11-27
- 注册时间
- 2003-1-21
- 威望
- 250
- 金钱
- 16832
- 贡献
- 11934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29016
- 日志
- 4
- 记录
- 0
- 帖子
- 1438
- 主题
- 69
- 精华
- 0
- 好友
- 380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 注册时间
- 2003-1-21
- 最后登录
- 2016-11-27
- 积分
- 29016
- 精华
- 0
- 主题
- 69
- 帖子
- 1438
|
Eleven, 我猜有几件事关于“科学”应该要澄清的。 1.科学是一个“方法”。凡是用这个方法的研究都叫科学的研究。我在日志「理论与逻辑5 (可怜的管理学)」里回答「学习者」时已经讲过了。我的理解是「科学方法」是从验证理论开始的,你的理论从哪里来根本不重要。所以定性分析的理论建构严格来讲,应该不在科学的范围。你试试看问爱恩斯坦“为什么他知道「光是波」可以用来解释光电效应”?是不是不能解释来源的话,理论就没有意思呢?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你这个理论从哪里来根本不重要。所以,定性分析不在科学的领域里面。
2.第二、我还是要说,「科学方法」与「真理」没有绝对的关系的。你是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来看科学的发展。但是我有兴趣的是科学方法的本质是什么。别人怎样去看科学是别人的事,我更看重的是我自己怎样看科学方法。不科学的东西不是没有价值的。如果你喜欢把这个看法看成是「后现代」对科学的背叛的话,我们可不可以把前者叫做前人对「科学主义」的盲目呢? 我在台湾讲学的时候就引了一个「头配理论」,说凡是夫妻头的大小相近的话,他们的夫妻关系就越好。如果一个头大一个头小,关系就不会好。这个理论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的,所以是在“科学的”范畴里面,但是这不代表它是对的。如果我们跟随Karl Popper的定义的话,凡是可以证明它是错的(真伪的),才在科学的范畴,或者说才可以叫做科学。对我来讲,不科学就是不科学,无论你用「前现代」或「后现代」的观点都一样。
3.基于上一点,中国的管理到现在还不可以叫做“科学”。我作为一个管理教授,跑到几家企业里做咨询,结果“领悟”了一套叫做「人本管理」的东西。到底什么叫「人本管理」没有清楚定义,到底怎样测量一个企业有没有「人本管理」没讲好,「人本管理」是不是在所有企业、所有层面都有用不知道。A企业的老总听过「人本管理」后很喜欢,尝试用了一点点,“感觉”非常好。B企业的老总听到后也试一试,“感觉”也非常好,员工也开心了。这样「人本管理」就变成科学的理论吗?我的理解是科学的理论是经过「大样本」和「重复的」验证的。除非我们可以测量“人本管理”的程度(跨企业的方差),而在大样本中重复的证明“人本管理”是可以有系统的预测企业绩效的方差,这个才可以叫做科学管理研究的结果,不然的话,我们顶多可以美其名为「管理的艺术」,可是那就变成非常主观了。 Kenn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