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11-27
- 注册时间
- 2003-1-21
- 威望
- 250
- 金钱
- 16832
- 贡献
- 11934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29016
- 日志
- 4
- 记录
- 0
- 帖子
- 1438
- 主题
- 69
- 精华
- 0
- 好友
- 380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 注册时间
- 2003-1-21
- 最后登录
- 2016-11-27
- 积分
- 29016
- 精华
- 0
- 主题
- 69
- 帖子
- 1438
|
叫罗老师太见外了,叫我Kenny吧! 问1:感觉我使用的“沟通频率”是一个形成性构念(formative construct)。 回应:我的建议是除非逼不得矣,否则都应该用效果指标(reflective indicators)来测量构念。你这五条项目应该可以看成是效果指标的。如果CIO与TMT的「沟通频率」(构念)高的话,应该可以在“面对面的沟通”、“ 书面的沟通”、“ 电话的沟通”和“电邮的沟通”都表现出来的。项目1到4理论上应该相关很高的(项目5是总结)。除非你会接受CIO与TMT只用电邮,而完全不用其他方式来沟通,也可以叫做「沟通频烦」。
问2:如何分析构成指标? 我觉得你这个构念没有必要用构成指标。因为构成指标有很大的限制,而「沟通频率」是绝对可以用效果指标来测量的。但是,如果你真的觉得一定要用构成指标的话,我过去都是用一个叫做RAMONA的程式。据说EQS也可能可以处理构成指标,不过我没有试过。用构成指标不需要什么学习,只要把测量模型反过来写就可以了。比如,用EQS作为例子, 效果指标的写法是: 电话沟通 <--: (沟通频率,*,*) (E1,0,1) / 构成指标的写法是: 沟通频率 <--: (电话沟通,*,*) (E1,0,1) /
问3:我初步计划舍去实际次数只要求被试报告频率,但是对于尺度如何确定还存疑虑。 回应:我的理解是用「实际次数」是最理想的。因为这是名副其实的「等比量表」(ratio scale)。但是缺点是应答者到底是否无误地记得实际的次数。如果是用「等距量表」(interval scale)的话,肯定是从“very infrequent”到“very frequent”五点量表,比daily, several times a week, weekly, monthly, quarterly, yearly and never七点量表为好。因为七点量表中的七个“錨”(如每天、每周、每月)明显不是等距的。如果你问我的意见,我会建议你同时问「实际次数」和五点量表。到分析的时候,再看一看哪一个给你的结果更合理。
问4:我看到有的研究中,不同的变量采用的尺度并不相同。 回应:你当然可以要求应答者从1(完全不同意)到100(完全同意)中选一个数字。但是一个回答78(举例),与另外一个回答79的,是不是真的后者比前者更同意呢?我很怀疑!我们一般的研究是4、5、6、7点的量表是绝对足够的。也有研究发现5点量表与7点量表的结果(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是没有显著差别的。对中国人来说,有人发现双数的量表(4点、6点)会更好,因为中国人有「中间之道」的倾向。用5点或7点,就很多人选中间的3或4。简单的说,4、5、6、7点的量表都无所谓。 Kenn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