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tu1979
发表于 2012-11-30 10:34:26
做有“水分”的招聘信息,是现今劳动力供需结构调整的一个必然产物,80、90后已经成为劳动力供给的主力军,他们的需求与父辈们的需求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需求的多样化及品质化决定他们求职的出发点;而企业作为劳动力需求方,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在市场上的招聘行为越来越倾向营销化行为,否则在人力资源争夺战中将处于劣势。
国家立法中,有对企业广告行为有明文规定,严禁虚假和夸大宣传,否则将会面临很严重的处罚;但即使如此,虚假广告还是层出不穷,因此,在招聘中参杂水分是难以完全杜绝,我们要做的是坚守自己的底线!
不请自来
发表于 2012-11-30 10:39:29
1.您如何看待企业招聘信息中的“水分”?这么做的初衷是什么?
我觉得,和每个人写简历是相同的,或多或少就会有些水分,只不过水分含量不同罢了。个人求职是为了给企业留下好印象,并体现自身良好的素质,以便获取一份工作。企业招聘,一方面“水分”能够很快吸引求职者的眼球,以便吸引更多的求职者,达到百里挑一、万里挑一,最终聘用最优秀的人才,可是很多时候却忽略了,最好的不一定是最优秀。
2.这,是否真的构成“欺诈”?劳动者是否可以因此解除合同?
如果说企业构成“欺诈”,那么个人求职者是否也构成欺诈呢?企业明知简历中掺有水分,求职者明知招聘信息掺有水分,但是最终双方依然会牵手成功,可否理解为愿者上钩,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3.企业能否实现招聘信息“零水分”?
我觉得这个或许要视情况而定,很多优秀的企业本来就拥有着让人羡慕的福利待遇,这样令人羡慕的福利待遇有时候会给人一种错觉,就是“这是真的吗?”这样的企业只是如实描述企业相关信息,应该可以实现招聘信息“零水分”。但是,目前更多的是一般的中小微型企业,企业为了吸引眼球和人才,更多的是选择在招聘信息中做手脚,也就是画大饼,但是实际中人才进入公司后恍然大悟,这个饼不是一般的难消化,也就造成了目前存在的离职率居高不下的现象。
HR学生123
发表于 2012-11-30 10:48:23
1.您如何看待企业招聘信息中的“水分”?这么做的初衷是什么?
企业招聘中的“水分”只能是适当,我们作为企业吗,目的是吸引求职者。
2.这,是否真的构成“欺诈”?劳动者是否可以因此解除合同?
如果是凭空捏造就构成欺诈”,一旦有劳资纠纷会成为劳动者有力证据;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求职者,一旦吸引来,那我们在面试的过程中,就需要把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福利给面试者说清楚,让他们有判断,自己做出选择
3.企业能否实现招聘信息“零水分”?
我们公司在招聘信息 基本不惨水分,只是说写一些套话、空话,可没有这些话就会感觉到自己的招聘信息写的有些不够丰满;
王铭宇060207
发表于 2012-11-30 10:59:49
这个不能说是水分,在发布信息阶段总不能把所有事宜都发布吧,有些工作内容不是这个阶段做的。
ssund
发表于 2012-11-30 11:10:16
招聘信息的水分是有的,但在员工的工资福利等方面以及工资发放的时间等不能有水分,即有些根本性的东西不能有水分。
shuangju
发表于 2012-11-30 11:17:16
其实也不能说是有水份,也是宽带薪酬啊
yanranhr
发表于 2012-11-30 11:18:11
蟹蓝 发表于 2012-11-29 17: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作为一个非HR人士,我提出我的几点看法.
1.企业的招聘信息中的水分是在所难免的,就像电视里的广告,哪个不是 ...
非常同意蟹蓝的观点。
招聘信息也是对企业的一种宣传,也代表企业的形象,适当的包装是有必要的。但个人也不赞成为了吸引找工作人员的眼球,把薪资区间、福利待遇等夸大,对于薪资区间应该是对于优秀的应聘者还是可以给到的范围内。至于福利就应该是公司是什么福利就写什么福利。这些也能减少员工进入公司后的落差,降低员工离职率。
当然这些也跟公司的规模大小、行业、企业文化等有关。
苹果上的虫儿
发表于 2012-11-30 11:23:27
每年企业都要预算一部分资金作为招聘成本,HR运用这些成本不仅仅做了招聘工作,同时也是在做宣传工作,招聘作为一个企业的形象必须包装,有水分在所难免 我做为HR只能说包装出来的福利待遇不是没有的,要看个人后期的努力,不是一开始就能实现的。
欺诈我认为不构成,员工与企业本来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事情,他选择我 也也选择他才能双赢,作为HR要做的不止是为员工画饼,还要把饼做大,让更多人享受成果。
零水分不太可能,企业在发展,给出的这些有水分的信息是企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应聘者也要理解企业的难处。
伊犁之魂
发表于 2012-11-30 11:24:09
相互审查,世无愚人,更无弱智的企业领导!!
苹果上的虫儿
发表于 2012-11-30 11:25:44
苹果上的虫儿 发表于 2012-11-30 11: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每年企业都要预算一部分资金作为招聘成本,HR运用这些成本不仅仅做了招聘工作,同时也是在做宣传工作,招聘 ...
至少我是这么做的,吹牛不是错 关键看吹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实现,我承诺的肯定会在3年~5年内实现,我不代表大多数,表要拍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