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3-7-13
- 注册时间
- 2009-12-2
- 威望
- 223
- 金钱
- 16859
- 贡献
- 2899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9981
- 日志
- 1
- 记录
- 123
- 帖子
- 360
- 主题
- 20
- 精华
- 2
- 好友
- 23
签到天数: 117 天 [LV.6]常住居民II - 注册时间
- 2009-12-2
- 最后登录
- 2013-7-13
- 积分
- 19981
- 精华
- 2
- 主题
- 20
- 帖子
- 360
|
回复:她很优秀,但我们不能用!
用什么人,首先就是人格,道德,素质方面。而不是能力方面。能力再强,没有职业道德是不行的。个人品格良好,不懂的可以去教,能力可以培养,品格这种东西不是说有就有的。
毕业一年,换了几份工作,有些看法,和大家分享。
2008年6月,有位和我关系很铁的高中同学加入了安利,有次硬是拉着我去听讲座。到会的人都很热情,不过我倒是觉得是钱的魅力所在。但凡工作都跟钱挂钩的,有钱赚陪着笑脸又何妨呢?我这样说是以局外人的身份说的,虽然做同个产品,他们也算是同行,但完全没有所谓的“同行即敌人”之说,假设我要做安利,我反而觉得跟他们志不同道不合,于是对他们也没多大兴趣。接触安利认识安利,在大学期间本人也是经常触及的。由于自己是图书馆理员,也经常参考许多经理类的书籍,比较各种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算不上对安利认识多少,也可以对安利谈上一二了。所以当我听讲座的时候感觉比较烦,原本就看过或者听说过的故事,在讲座上无数次的重复,对我来说是很没有意义的。其实读了那么多书,道理也是懂些的,缺少的就是实践和磨练--这恰恰是很多公司招人的一个关键。
上次听安利讲座,讲师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某很有名气的人通过努力,然后取得成功。那时我脑海里就有这样一个想法,真想跟他说“比尔.盖茨,大学没念完,凭着借来的几千美圆,经过努力,成就了一番事业,我给你10000RMB,你能做到吗?”个例被普通化就不见得真的就有第二第三个很牛的人出现。书本上经常会出现许许多多的个例现象,给人感觉好象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其实这些例子这些人占全人类的几分只几呢?。激励员工没什么错误,但是这样很不一般的例子很容易误导员工,动不动就举例子来说明问题,貌似员工都是傻子了,什么都不懂的样子。看来不懂的其实还是管理层的问题罢?
我曾在深圳某公司上班,深切体会到管理层的重要性。也经常听说日本、台湾、香港的公司员工待遇很不错。我们公司管理上不去,效益也上不去。上司给大家的感觉是不守信用,说一套做一套。很多朋友也是有这样的看法的。同事那时都希望我能上去把上司给弄下台,可是想想,到底是上司的问题还是上司的上司的问题,或者根本就是老板的问题呢?大家心知肚明。在那样的公司上班能有作为么?“我不是人才,但是老板,你是阿斗吧?”于是宁愿自己离开,时间就是金钱啊,把青春和时间浪费在一个无用的老板身上,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如果一个人单单只为了活命,生存的空间是很大的。但是如果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投靠好的老板。所谓的招聘其实无非是招纳贤才。贤在于人格品质,精于业,即使无才也不会有损公司形象。然而难得的是既贤又有才的人,用人单位找的就是这样的人。实际情况是,我们国家的教育很难出这样的人才!社会分工越细,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科目也会跟着细,总的来说是生产力的需要。用句很流行的滋补的话来说就是,补了钙还要补锌!既然科目繁多,学了英语也要学经济,于是乎,贸易英语、商务英语等等也就出来了。其实想想,并不是学了商务英语的就一定比只学英语的厉害。我们学校不算是什么知名的大学,学校科目的选择也很不规范,也并不会阻碍人才的产生。我们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学英语还学了电脑,FLASH制作。大家一起上课,也有不去的,我就没去上课。不过到了期考,老师布置作业,要制作FLASH课件,我们这些不去上课的同学反而接了很多去上了课的同学的定单,希望我们能帮他们制作课件!他们大都是上了课不会做课件,即使通过了计算机一级考试,安装操作系统、办公软件、使用办公软件等等都不行。他们现在都是本科毕业,学士学位,英语专八,专四,计算机一级证等等有效证明,同时还奉上一份很详细的简历,大意是自己多么好学,多么善于交际沟通等等自夸自擂的字句。我想应该会有很多公司喜欢他们的简历胜于我的简历,一句话,他们现在就是某些公司的人才了。所谓的不公平其实就是公司本身造成的,因为公司掌握着人才的选拔任用。
体会一:就在前几天本人去某房产中介培训,在培训期间有这样一个安排:要求我们去某区采楼盘,一起参加培训的新人有30多人,分成了6个小组,各组一个组长。由于每组的任务都很简单,区域范围也不大,我们小组又分了3个组,每组2人一起。其实也就是分工协作,公司员工没有协作意识,没有团队意识是无从发展的。我的搭档是女孩子,当然交流方面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刚开始工作不久她就接了男朋友电话先走了,最后还是自己完成任务。打电话给她,她也答应要过来完成后续的任务,但是始终没有再回来。首先我要强调的是人的诚信问题。我作为搭档的陌生人也好,同事也好,但是如果没有诚信,什么工作能力都不用谈了,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声誉。
体会二:女朋友想办张某银行的信用卡。她是在某初中当老师,我们以为老师办信用卡应该没什么问题,于是就打电话叫来了某银行的业务员。我们和业务员见了面,表面上看上去没问题,但是却是板着一张脸对着我们的笑容!想不到某银行的业务员会是这样!在谈话中,口气也是很不耐烦的样子,当然我知道他肯定有急事要办。这样的态度至少作为客户的我们是很厌烦的。难怪当初朋友极力建议我去某银行当业务员,原来我的服务要比他们好多了。
体会三:这个事情是某网友在BLOG上发表的招聘情况。新人面试迟到,直接淘汰一部分。还有就是抢电梯赶时间面试的一律淘汰,抢,也要看抢什么。饿了抢饭吃,是需要,饿死了什么前途命运都甭提了,我们国家越到过极度困难的情况,抢饭吃也不算是罪过,是可以理解的。抢电梯就不一样,为什么不可以提前赶到面试地点?即使是堵车迟到了,为什么不可以稳下来,整理仪容,心平气和的等待下一个电梯呢?而且那些抢电梯的多数的大学毕业生,却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有素质!同时我在大学食堂打饭时也经常见这样的情况,抢着打饭,简直是一群饿鬼啊,那样的情景,我只能感慨了。
生活品质的提高也要求我们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所以很多公司在招聘上下足了工夫,希望能招揽到可用之才,除了维系公司运作还要能促进公司发展。但是我所见到的绝大多数公司,即使是按常规(大学毕业,某某专业,某某技能,某某长项)招来的人才,最后公司的效益还是老样子,只有量的飞跃没有质的保证。这样的公司只算是二流的罢。国际间的往来甚密,但是在用人机制上却没有改善,只知道外国公司招的大都是大学毕业,学位越高越好。有这样一句话“事在人为”,我们不陌生,在用人上却不愿这样做。首先应该这样来看待教育:做人!没有天生就会跑业务的,所以说所有的业务员包括精英都是从零开始。很多用人单位却是这样认为,招有经验的,高学历的最好。一般的公司都会给新员工试用期观察,如果招来的没有工作经验,就必须要担这样的风险:1.新员工没有经验,在试用期没有效益-淘汰。2.重新招人,开支会多出一部分。3.业务跟不上去。我们再换过来,乐观的是这样:1.新员工很有潜力,试用期有一定效益。2.新员工在未来的某年内拓展了市场。3.原来的新员工成为老员工,业务需要重新招了新员工,老员工经验分享。4.新老员工中有一部分成为行业精英,公司业务直上新高。
一个人的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的锻炼出来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跑业务当经理,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当老板。难道只有学了管理的才可以当管理者么?那么我们可以看看我们的先辈:1.刘邦,皇帝,国家管理者,学历无,专业无。会用人的人才配做管理。2.诸葛亮,丞相,军师,学历,无,专业,无。在当时是一个青年而已。3.康熙,皇帝,学历,无(由私人老师-家教教出来的)专业,无。例子数不完,不一一例举。当然也有许多是专业人士成功的例子。我们可以这样去想,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的会有一定几率出人才-假设万分之一。受过正规教育的会有一定几率出人才-假设万分之一。现在大学生多如牛毛,真正能脱颖而出的也就是万里挑一吧。否则,我们国家何只是现在这个情况呢?我所考虑的不是该如何去改变国家,而是考虑一种用人的机制。
曾经大学班主任这样举了一个他用人的实例:有位学生交际很好,很受同学欢迎,跟老师的关系也搞得很好,担任学生会外联部长。临近学生会主席选举,班主任建议他不去竞选主席。原因是这样的,外联部是学生会活动经费的财神,当了主席分工不一样了,外联部的任务难以完成。
这个例子给我很大启示,也许当了主席会有一个好主席,但是同时失去了一个业务精英。权衡下利益关系,决策权恐怕还是在老板了。
在广东的日子我深切感受到那边的工厂一线员工很了不起,没有他们就不会有广东经济的繁荣。但是他们的待遇都不是很乐观-老板问题。企业的发展无非是生产效益占第一,员工的待遇关系到生活的积极性、工作积极性。一味追求高利润,可是要牺牲员工的辛劳和血汗。在员工低工资,公司高收入的情况下,只有这样一种可能,老板吝啬,没有远见。老板都吝啬没有远见了,上梁不正下梁歪。
本文就此收尾,个人愚见,不吝赐教!
|
-
总评分: 金钱 + 3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