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8-4-26
- 注册时间
- 2010-7-15
- 威望
- 597
- 金钱
- 5638
- 贡献
- 1231
- 阅读权限
- 255
- 积分
- 7466
- 日志
- 100
- 记录
- 283
- 帖子
- 4120
- 主题
- 423
- 精华
- 61
- 好友
- 830
![Rank: 50](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50](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50](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50](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Rank: 50](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签到天数: 82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男](source/plugin/blueidea_extra/img/gender1.gif) - 注册时间
- 2010-7-15
- 最后登录
- 2018-4-26
- 积分
- 7466
- 精华
- 61
- 主题
- 423
- 帖子
- 4120
|
总结之一:
这个案例的实质问题包含三个方面:
1、HR如何理性对待离职员工?
2、如何对待员工的留与流?
3、是否欢迎员工回来?
在开始总结这三个方面之前,我们先看看员工离职的种类有哪些。经常诚本人的总结,结合各类专家对员工离职行为的归来,一般说来,员工为什么要离职的原因,无非是下面的几种:
第一、被动离职。俗话说:一个员工的离开,90%以上都是因为自己的上级。这话是甚为有道理的。在现实中,很多员工的离职,都是和自己的直线上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和上级、同事有矛盾。当然还有工作期间出现失误,自己认为自己搞不下去;合同期到了公司不续签合同,或者被公司辞退。
第二、为钱离职。看到哪个公司给的钱多,就去哪家公司。
第三、挑战离职。喜欢向新的岗位、区域或者高度挑战,不满足目前的工作结果。比如一个员工做招聘做了三年,觉得没有意思了,想去做培训,可是公司不能提供或者公司不搞培训,那就主动寻找有培训做的不错的公司就职。
第四、为人生发展离职。现在的年轻人创业目标很高,到企业走一遭,为创业打基础,学习公司的管理、流程、业务等等;或者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受到挫折而离职;或者对行业、岗位选择犹豫不定,比如是做业务还是做HR犹豫不定而离职。
第五、习惯离职。第一次找的工作不好,就换;或者工作没有新鲜感或者归属感,想找一个理想中的公司。
第六、跟着感觉离职。看到别人换工作,自己也跟着换工作,抱着一种心态:哪里的黄土不养人的感觉,月亮走我也走。
作为HR,面对以上种种离职行为,要做到理性对待:
1、在心态上要换位思考。人员流动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即使是世界500强的企业,也照样出现集体跳槽行为,何况HR自己就没有换工作的么?更何况HR经常在人才招聘上看见一些不错的在职简历,就鼓动别人换工作。理性的员工离职,有一个成本收益在里面,那就是:多年磨砺后,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上也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也有了一定的权力和名利,而丢掉这一切,到新公司打工,都是从头再来,自己的发展、家庭、人际关系等都存在着不确定和挑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我们作为HR要理解。
2、在心胸上要广阔且顺势而为。员工真的一旦决定离职了,我们就要做一个顺水人情,真诚欢送,让别人念着你的好。说不定还可以留住员工的心,甚至可以减少员工离开可能带来的损失。
3、反思自身。留住人才,是我们HR的重要职责,但是员工要离职的事情都是看到辞职报告的时候才知道,这说明我们做的工作还不够。一般说来,一个人做出辞职的决定,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考虑的,至少在其离职前1-3个月(甚至6个月)里,我们是否观察过他们的异常前兆,做到提前预防?比如:
第一、一个人总是积极主动的工作,突然之间变得消极、被动,对什么事情都无所谓,他们电机机械和主动性大打折扣;
第二、对公司的态度变化上,比如原来总是满腹牢骚对上级、对公司,最近变得说的少了,或者不说了;比如原来一直较为满意公司、上级,最近突然说这不好那不好。等等。
第三、相比过去,低调很多。比如一个人平时在各种地方,总是比较活跃,即使不活跃,但最近一段时间表现得比以前更低调,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有工作任务也不愿意多做,和别人发生分歧也不像过去那样较真。
第四、工作纪律上发生变化:比如原来一直恪守工作纪律,最近变得对制度、纪律上的要求放得无所谓;当然,也有一些职业经理人可能会比以前做得更好,因为现在有背景调查,做得更好,是为了不影响下家公司的Offer。
第五、总是隔三差五地请假或者休长假。
第六、经常离开办公区域接打移动电话,显得比较神秘。
第七、以前对HR政策不是很关心,可是最近经常或者较为频繁地问年终奖、休假、劳动合同补偿金、赔偿金等等事项的人事政策。
第八、在工作中有意地把工作逐步地移交给其他人员或者下属。就像常诚本人一样,一旦决定了离职,至少会在三个月前开始,将自己负责的工作逐步地转移到其他人的工作身上,美名其曰锻炼你的能力,而实质上是降低自己离职对公司的不利影响的同时,加快离职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