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楼主: chinahrd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系统转发] 管理研究理论和贡献探讨 2

[复制链接]
751
匿名  发表于 2009-11-14 19:20:00 |自己
@ 回复 Nanfeng Luo 746楼 (Kenneth)

Kenny, 谢谢您的提醒!其实不少时候某一个专家提出来一个简单的分类,可能当时并没有充分的理由,但是后来大家都将它作为一个参考的准则一种规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752
匿名  发表于 2009-11-14 20:59:00 |自己
 743楼 (Kenneth)   /   2009-11-13 9:26:00

Kenny,另一个标准是:Nevertheless, ​alternative ​rules ​of ​thumb ​have ​emerged ​in ​certain ​disciplines: ​Small ​= ​0.01; ​medium ​= ​0.06; ​large ​= ​0.14 ​(Kittler, ​Menard ​& ​Phillips, ​2007). 

谢谢Kenny的提醒和Nanfeng Luo 的反馈。

我现在打算不谈Effect ​size 大小的标准,而是只就我研究中具体的Effect Size的相对大小做些解释,尽可能与前人研究的Effect Size的结果做些比较。

回复

使用道具

753
匿名  发表于 2009-11-19 18:20:00 |自己
kenny, 

我在中大听你的课的一个老师,也是你的粉丝。有一个问题非常困惑。自己解释不清。
情境可以做自变量来用吗?如重大事情发生,会导致人的信任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重大事情发生,或重大不确定性,是不是只能作调节变量,不能作为自变量来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754
发表于 2009-11-20 00:04:00 |只看该作者
不太明白你講的“情境”是怎么定義。比如,我有風濕病,每逢下雨天,我的腳關節就會痛。(這當然是假設的例子,我的健康還好,不用替我擔心 :-) )這里“每逢下雨天”算不算一個情境變量呢?如果算的話,情境變量當然可以做一個自變量了。其實,所有類似於實驗設計的變量都有點像“情境”,因為凡是"有實驗組特征的",都有預期的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5
匿名  发表于 2009-11-20 10:02:00 |自己
@匿名 对于情景做自变量,David Whetten的这篇文章讲的很详细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5:1 29–55 An Examination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Context and Theory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Chinese Organizations
回复

使用道具

756
匿名  发表于 2009-11-21 10:23:00 |自己
Kenny,阅读各类研究方法的书,总是觉得“有哪些研究方法”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答,方法论和方法也被许多人混淆。很多paper,比如MOR上的一些文章,不是理论发展的,也不是理论检验的,只是指出一个问题,说明研究这个问题的挑战(国内以往的很多文章都是这样),这算是哪一种研究方法呢?像诠释学、批判理论这些科学哲学又对以实证主义为主的管理学研究有哪些启示呢?期待Kenny解答,或者推荐相关文献。
回复

使用道具

757
匿名  发表于 2009-11-21 19:33:00 |自己
问:我想把A和B这两个构念联系起来,因为他们都很重要但是没有学术对话,我找到一个桥梁C,然后通过理论分析作出假设C越高,则B越高,然后又作出假设A越高则C越高,如果这两个都成立,那么我可以说我bridge the gap了吗?(即认为A越高则B越高),因为我这样做有点把C当中介变量的意味,而中介变量分析的前提是主效应的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758
发表于 2009-11-21 22:31:00 |只看该作者
Cabell,你这个问题我不懂得回答。你的问题给我的感觉是在问“知识的获取到底有哪些方法” ?我不是念哲学的,所以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我只可以就你的问题讲几点我个人的意见。
第一、 我上次讲的“发展理论”和“验证理论”是一个粗略的讲法。不是说“所有的”管理学术文章一定要是属于这两种。比如,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view papers就既不是发展理论,又不是验证理论了。Pure methodology的文章也是既非发展,也非验证理论的。
第二、 我从来没有试图定义“有哪些研究方法”这个问题。我一直讲的,是“实证的”管理研究方法。我在博客上已经讲过很多次。我从来没有说这是唯一的、或是最好的管理方法。你当然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管理。比如,我们大可以发展一种“完全唯心的管理学”。从这个角度来看,问“有哪些研究方法”,就相近於如问“有哪些哲学的流派”一样。今天的世界思潮日新月异,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
第三、 我从来没有见过把管理的实证研究和其他的哲学知识论一起讨论的文章。现代管理学一般都是从 Frederick Taylor 的科学管理开始讲的。如果我们跟随这个传统,管理学的发展不外乎是150年的时间。我们根本就没有一个基础可以讲自己的历史。我的感觉是我们还是在一个摸索的阶段。如果我们用Thomas Kuhn或是Imre Lakatos 的架构来分析管理学的发展的话,我的感觉是我们正处于一个paradigm shift或是protective belt的边缘中。我个人的意见是,这样一个年轻的学科,又在一个比较不稳定的阶段,如果要引进“非实证主义”的哲学观点,是自取灭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759
发表于 2009-11-21 22:57:00 |只看该作者
我希望从两个思路来回答你的问题。
第一、 要看你说的“X越高、Y越高”是什么意思。如果你讲的意思是理论的必然性,也就是“X是因、Y是果”的话。你到最后的结论,就变成了A是因、B是果了。你是把这两个没有学术对话的构念讲成是因果关系,怎么可能不是建构了桥梁呢?但是,如果“X越高、Y越高”只是一个相关、或是共变的意思的话,A与C相关,加上C与B相关,完全不代表A与B“一定要”有任何关系的。A与B还可以是毫不相关的。那是建构了什么桥梁呢?
第二、 回到A是因、B是果的情形。就算是A是C的因、C是B的因,自然A就是C的因。但是我一直顽固地坚持的是,这不代表C是A与B的关系的中介变量的。纵然今天很多学者会不同意我的讲法(他们会认为,凡是C在A与B中间,C就叫做中介变量)。我学回来的所谓「中介关系」,是C“解释”了A与B的关系的一个机制。比如,我可以通过推理,说明如果今年夏天太阳的黑子多了,所以地球温度会提高,因而香港人会多开了空调。因为香港发电还是很多用煤炭,所以要向中国购买多点煤。产煤多了,煤矿意外的机会就会大一点。所以就更多人不愿意当煤矿工人了。那是不是“香港人会多开了空调”是“太阳的黑子”与“中国人不愿意当煤炭矿工”的关系的中介变量呢?如果凡是“在一个逻辑链的中间的变量”都叫做「中介变量」的话,答案当然是「是」!但是,这对我这个固执的人来说,是近乎荒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0
匿名  发表于 2009-11-21 23:05:00 |自己
@回复 Cabell   753楼 (Kenneth)
嗯,Kenny,我明白你的意思。只是现在许多申请课题报告总是要求说明使用哪些研究方法,这当然是应该的,譬如实证研究中的实验法、问卷调查或者案例研究等等,但正如许多类似AMR上的review的文章一样,这算是什么研究方法呢,是不是得归属到逻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