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楼主: chinahrd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系统转发] 我欣赏你的勇气

[复制链接]
31
匿名  发表于 2008-12-18 20:36:00 |自己
Kenny,28楼中只是基于自己肤浅的理解对您的问题说了看法。不合理之处请您指教。

另外,第一个问题中“广义的本质就是“理论””不好,应该是“用某种特定的语言对本质的表达和描述就是'理论'” 
回复

使用道具

32
匿名  发表于 2008-12-18 20:38:00 |自己
Kenny
• 我是不会乱进的。我还是用「逻辑实证」的观点,凡是不可以好好测量的东西就叫做抽象,因为不可以测量就不可以证伪了。根据这个定义,爱是抽象的,速度是实在的。“秩序”是抽象的、“变革性领导行为”是实在的。“混乱与秩序”应该怎样测量呢?
•• 混乱与秩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耗散结构理论里己经提出了熵——“混乱度”的量度,那么在管理学范畴,若在其定性研究完成的前提下,这个量度是不难予以确定的。
•不过无论如何,「证伪」是由人来证的,测量是由人来做的。没有人就不可以「证伪」了,怎样把科学(用「证伪」来定义)与人划分开来呢?
•• 有时候我就傻想:若将科学中的人性因素剥离去,科学的证伪这一过程还有否必要?



回复

使用道具

33
匿名  发表于 2008-12-18 21:02:00 |自己
•我再进一步,“庐山真象”不是由人来“感受、体会”吗?为什么在「寻找真象」这个问题上却不会“复杂、扯不清”呢?
•• 所谓“庐山真象”或准确地说:“不识庐山真面目”,指的是一种视界,即在这种视界下是无法得知庐山真面目的,这个结论之所以不会让人对其“复杂、扯不清”,其根源仍然是因为视界,并无关乎方法好坏的本身。答完题后,又发现对Kenny的题意好像理解有误?:—(
回复

使用道具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34
发表于 2008-12-18 22:53: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xinxin。
(1)如果“本质”是一个现象背后的 “规律”的话,“本质”就是支配这个现象的理论了。为什么“中”会说现代的管理理论是“从现象解释现象”而不是“从本质解释现象”呢?我看到的管理理论打部分都是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现象”或者是解释“这个管理现象背后的规律是什么”的。
(2)我很喜欢你的比喻。木棒对孩子是一件玩具;对植物学家是纤维;对化学家是炭分子;对物理学家是中子、质子和电子。
(3)我可不可以用这样的一个比喻:
现象:把石灰混和在盐酸中,盐酸的腐蚀性会消失。
表面本质:2 HCl + CaO → CaCl2 + H2O
氯化氢的氢原子与氧化钙的氧原子结合变成水。
深层本质:盐酸中的氢离子与氯离子在室温和压力底下是完全的自由离子,因而它们有很大的倾向与其他的离子结合变成稳定的化合物。
(4)如果我这个理解是正确的话,所谓的“本质”,其实只是不同分析层面的理论而已。第一、一个现象理论上可以有无数的本质。第二、一个“本质”的解释不代表比一个“現象”的解釋更有內涵,只是解釋的層面不同而已。第三、如果从现象解释现象有“丛林问题”,因为“本质”有深浅之别,就算是从“本质”解释现象也会有“丛林问题”的。除非你講的是“最深層的本質”(假如它存在的話),那就只会有独一的一个,但是谁可以“证明”某一个观点是“最深層的本質”解释呢?
(5)这样就进到我最后一点,就算你们讲的全是对的,我还有两个疑问。
(a)第一、到底见“林”是不是一定比见“树”为好呢?
(b)第二、什么才是「好」呢?
这两个问题我下一次再谈。在我结束以前,我希望把「管理学」跟「哲学」划清界限。我的看法是「管理的“应用”是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也是哲学」。一个管理者(经理)如何应用既有的管理知识,而到得心应手、来去自如、里应外合、到最后达到民心归向,对股东、下属、政府、老百姓都有所交待,除了科学的管理以外,很可能还有处世的哲学和个人的艺术。但是,我希望强调的是,管理学的「研究」,我希望只有“科学”的成分,而不是哲学或艺术。这一点跟西方的发展很有关系,西方科学的研究是“科学的”,但是如何运用“科学研究”的结果就是一门艺术,当中也有很大的哲学。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研究」管理的时候加进了哲学和艺术的元素,那「管理研究」所有的客观性就消失了。所以我才一直推崇「逻辑实证」的管理研究。
Kenn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匿名  发表于 2008-12-19 00:08:00 |自己
Kenny,
• 为什么“中”会说现代的管理理论是“从现象解释现象”而不是“从本质解释现象”呢?我看到的管理理论打部分都是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现象”或者是解释“这个管理现象背后的规律是什么”的。
•• Kenny,是“由现象而现象”,这是一个视界的概念。形象的说,就是在庐山现象中而不知庐山真面目。管理理论目前在研究中并没有从这两种视界的层面,揭示出其理论研究己受此限制的事实,因为此一局限系人们最习惯的观察视界,自然地就让其研究处在由现象而现象的视界中;而这种视界又不可能反映事物现象的本质,从而就不可能从本质的意义上解释现象。这是我之所以会有这种看法的原因。
•• 另外,因为我对于管理理论研究甚至就学问而言,不是科班出身,对理论的基础概念也缺乏系统性了解,因而诸如本质和理论的关系等概念未曾接触过,的确是识辩不清的。幸亏你将讨论放在了这样一个平台,使大家在互补之中受益多多!非常感谢Kenny及我们尊敬的何总与学习优秀的众博友。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36
匿名  发表于 2008-12-19 01:10:00 |自己
高手越来越多了:-)
我快乐的看了一部分大家的讨论。满怀感激。
*中*,我知道为什么Kenneth能这么“纯净”:-)但即便如此,Kenneth仍然符合“趋利性”的人性根本:-)只是吸引他对“利”和你的“利”的定义不一样而已。

做一家企业,要面对商业的游戏规则,有些对自己的原则会是个挑战。回来看看这些讨论,会让我内心充满力量。因为,我们做这家企业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让这些思想得以展现、传播和应用。所以,要说感谢的是我:-)

前段时间在面对有些原则的挑战的时候写了一首“短句”,这里是“英雄”所在,所以也愿意借Kenneth的地盘“首发”一下:-)

《千年坚守》
 
 
回望千年的寂寞
 
我知道您的忧愁
 
如无边的彷徨
 
自山海至天尽头
 
冷剑如寒霜
 
热血亦封喉
 
唯英雄
 
能解我孤独的坚守
 
……千年……
……坚守……



回复

使用道具

37
匿名  发表于 2008-12-19 08:24:00 |自己
Kenny
• 如果我这个理解是正确的话,所谓的“本质”,其实只是不同分析层面的理论而已。第一、一个现象理论上可以有无数的本质。第二、一个“本质”的解释不代表比一个“現象”的解釋更有內涵,只是解釋的層面不同而已。第三、如果从现象解释现象有“丛林问题”,因为“本质”有深浅之别,就算是从“本质”解释现象也会有“丛林问题”的。除非你講的是“最深層的本質”(假如它存在的話),那就只会有独一的一个,但是谁可以“证明”某一个观点是“最深層的本質”解释呢?
•• 我认为所谓现象本质,其描述的只是现象间存在着的关系或其关系所具有的状态。当然或许会有关系体现出的层次内涵,但这种层次必然地遵循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规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层次关系体现出的内涵不可能将所有层次的内容全部毕现于我们所能发见的表面层次上,它应该是一个循认识的规律逐步深入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38
匿名  发表于 2008-12-19 09:02:00 |自己
• *中*,我知道为什么Kenneth能这么“纯净”:-)但即便如此,Kenneth仍然符合“趋利性”的人性根本:-)只是吸引他对“利”和你的“利”的定义不一样而已。 
•• 所见甚是!
•前段时间在面对有些原则的挑战的时候写了一首“短句”,这里是“英雄”所在,所以也愿意借Kenneth的地盘“首发”一下:-) 

《千年坚守》……
•• 真今人感动!“千年坚守”,这是一种信心支持下的表象。没有远大的志向、和对志向坚持下目的的期待,以及卓绝的坚忍精神,又谈何千年坚守?诗言志,感觉何总的志向很大。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39
匿名  发表于 2008-12-19 11:54:00 |自己
• 管理理论目前在研究中并没有从这两种视界的层面,揭示出其理论研究己受此限制的事实。
•• 中,为什么你会这样说呢?你对「视界」这个词的理解肯定跟我不一样。我希望我们能调教准确我们的语言,再继续下去。我建议我们暂时离开抽象的评论。我举一个例子来表明为什么我会说「现在的管理学“不是”只在现象的层面的」,你来举一个管理的研究来解释为什么你会说「管理理论目前在研究中并没有从这两种视界的层面」,这样好吗?我先开始。
我用的是一个现在很普遍的观点(虽然我不是完全认同,不过作为例子没有大问题的) —— 员工为什么会为一个有魅力的领导卖力呢?用研究的术语是:「有魅力的领导」与「员工表现」是正相关的。(这是现象)
其中一个解释是「社会认同」与「社会交换」。「自我」理论谈了很多关于人是需要「自我」(self or self image)的。其中一个提升「自我」的方法是「社会认同」。比如,有人会说因为我是温家宝总理提拔坐到这个位置的,连温总也赏识我,我感到骄傲(「自我」被提高)。同样的,跟着一个有有魅力的领导使下属感到自豪,「自我」提升了,为了“回报”我的领导,我要尽力把工作做好。这是「社会交换」。(这是视角、理论)
上面的研究在管理期刊里比比皆是。我完全不觉得是“从现象解释现象”。相反,他们是“从视角解释现象”。中,现在轮到你了。     Kenny
回复

使用道具

40
匿名  发表于 2008-12-19 12:04:00 |自己
何小姐,我的信仰告诉我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起码我觉得是)——「结果」不会比「方法」或「过程」重要。「方法」不好,「结果」(当然是用我定义的“结果”)是不会好的。你要英雄的话,历史中是数之不尽的。      Kenny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