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登录 注册
首页 中人社区 中人博客
楼主: chinahrd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系统转发] 我欣赏你的勇气

[复制链接]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41
发表于 2008-12-19 12:32:00 |只看该作者
• 我认为所谓现象本质,其描述的只是现象间存在着的关系或其关系所具有的状态。当然或许会有关系体现出的层次内涵,但这种层次必然地遵循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规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层次关系体现出的内涵不可能将所有层次的内容全部毕现于我们所能发见的表面层次上,它应该是一个循认识的 规律逐步深入的过程。  
•• 中 ,既然你这样讲,我就顺便讲一讲“见树”与“见林”的关系吧。
第一、我在上一楼已经讲了。西方的管理研究是有探索深一层的规律的。
第二、我不觉得“见林”比“见树”好。现在尖端的「纳米科技」为什么只在「纳米」(nanometer)这个层面呢?为什么不再精细一点呢?答案很简单,物质只有在「纳米」这个层面才有这些特性。你跑到「夸克」的层面就没有了。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看见的只是「南山」呢?旁边的景物在那里?不同「层面」的研究解决的是不同的问题。不然的话,有经济学和社会学已经足够了,为什么还要管理学呢?
第三、就算我们有兴趣的是非常宏观的(或是用你的词“很深的层次”的)现象,也可以量化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很大程度比心理学和管理学更是量化。
第四、也是最后一点。我觉得西方的科学精神是「聚少成多」,而每一个部分都是精确、紧密的。中国人的主流认知精神是「先窥全貌」,细节的慢慢再谈,因为可以修改。但是、在内容没有厘清以前,怎么可以知道「全貌」是否正确呢?这不是科学的精神。我也比希望中国的管理学走进这个方向。
Kenn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匿名  发表于 2008-12-19 13:12:00 |自己
@回复 Sean 13楼 (Kenneth)
Kenneth,谢谢的您的解释。根据您的回答,我还希望继续讨论一下。不是您的个人信仰。我慢慢明白了,我其实是对宗教信仰和科学信仰之间的关系感兴趣。不过,先前我是用“逻辑实证”来代替了科学信仰(或者是无神论)了。
我觉得,人类具有宗教信仰,源于人类有尊重/依靠权威的本能,或者源于对未知领域的恐惧(也可能是好奇)所产生的一种解释的需要。选择宗教信仰(在这里我指的是相信有一个“GOD”存在)无疑可以帮助人类解决这两个问题(即依靠权威和解释需求)。在一个旁观者看来,这个选择当然是理性的。
可是,我觉得,并不是人类有了这种尊重权威的本能和解释的需要就要找一个GOD(因为我觉得GOD不是真相)。如果承认了外部世界是我们不能全部解释的(或者有很多暂时不能解释的东西),也承认即使有个权威也不能解释(实际上在我看来,GOD的解释也是就是人类的自我解释),那我们安然接受人类自我的局限性就够了。就像我上次说的那样,不能解释和理解,就承认好了(把他当作未知的领域/或者是偶然性)。为什么非要说是GOD可以解释呢?
我知道我受了弗洛伊德心理学和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影响,可是我觉得这两个理论可以解释我的困惑,我为什么选择GOD呢?
我现在慢慢觉得,宗教信仰或许属于您所提到的perspective的范畴,不过,这个perspective不能用实证的方法来验证。GOD可以看作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能测量),有了这个概念,一切未知领域的现象(对应着所有可测和不可测的概念)都有了解释的可能,即一切变量都可以和GOD具有某种关系(不是相关关系,而是因果关联。至少很多人会这么看)。
关于您的挑战性问题,我的看法是,相信重力存在。至少在经典力学空间中是这样。不过,从另外的一种观点来看,或许就不是重力了。因为另外的一个理论(是相对论吧?)可能会更好地解释叫做“重力”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43
匿名  发表于 2008-12-19 13:55:00 |自己
何总,以前大学参加一个论坛时曾见过您呢。我自己没有过从商的经历,只是大致知道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也许可以锻炼一个企业生存的能力,但绝不是一个塑造健康的、有愿景、服务社会的企业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原则就更是难能可贵的。我相信您所说的价值观正是您创办企业的初衷。所以非常感谢和敬佩!希望看到中人网能成长为国内管理界的一个清新活力、求真务实的价值观输出地。

关于英雄,我的理解和您稍有不同。我有一位从商的朋友,创办企业时的愿景让我为之鼓舞,但开始运作后就一直在改、一直在变,而且改变的理由让我没有办法反驳。能怎么反驳呢?他曾经坚持一种价值观时,是因为那时觉得那是好的;那么当他觉得另一种是好的时,他为什么不可以改变呢?如果他不认为有一个好坏的终极标准,那么怎样改变都无可厚非了,那样的话,“英雄”所做的也并不一定是“好”的,而仅仅是坚持做了一般人想做却很容易放弃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比起英雄,我更欣赏在终极真理面前谨守、谦卑、坚定的守望者。
回复

使用道具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44
发表于 2008-12-19 15:26:00 |只看该作者
 “逻辑实证”是科学里的一种方法。上次我已经讲过了,人生存在的问题不可以用科学来解决的。那可以用什么解决呢?你用的是其中一种方法 —— 消极的逃避。你的态度是既然想不通,就索性不要想吧!如果用这么一个态度,为什么法院还要陪审团呢?既然没有“绝对”的证据来“科学地证明”一个疑犯有没有杀人,索性就不要想了。要吗「零杀错、不放过」把疑犯关起来,要吗「慈悲为怀」把所有的疑犯放了吧。人生的问题是严肃的,我个人觉得这样太草率了。是的。信仰是一个视角,这个视角叫「世界观」(worldview)。可是,这个特别的视角影响了我的一举一动。不然的话,今天我已经赚够了钱,在阳光海滩享受生命,不会跟你在这里谈了。
(1)请你不要介意,我试图分析一下你的想法。
(a)首先,你“假定根本没有神,神是人造出来解决对未知的恐慌的。”
(b)然后,你论说,解决“对未知的恐慌”这个问题不一定要 “有神”,也可以安然的接受这个事实。
(c)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要神。
请你原谅我,做一个“疯癫”的比喻好吗?
(a)你根本不是人,我把你看成是人,完全是因为我觉得孤独,要找个伴兒。
(b)其实,孤独也无所谓。如果这是事实的话,慢慢我就会习惯了。
(c)所以,我应该接受事实,根本不应该把你看成是一个人。
整个推论基本上还是“逻辑”的,但是不真实,因为大前提错了。你的想法错在“假设”「根本没有神,神是人造出来解决对未知的恐慌的」。所以,到底有没有神,「耶稣基督」到底是不是神,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无论“先定地假设”有神或无神都是危险的。
(2)我信神不是信“这个世界有一个所谓神的东西”这么简单。我是相信“聖经里面讲的耶稣基督是神”。这份相信不是因为(a)对无知的恐惧,也不是因为(b)我有专重权威的本能。我经过一整年的详细考查,思想,体验,在美国跟一个念神学的博士生谈了无数次后才相信的。抛开个人的经历和体验,我的信仰是站在历史、考古、哲学和神学的基础上的。当然这些观点和证据也不可以“证明”有神。但是,起码它们告诉我“信”总比“不信”合理。我完全不是「迷信」。相反,我看见的是很多人是「迷不信」。:-)
(3)根据爱恩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重力」是不需要存在的。质量不是“产生”了重力,而是扭曲了时间和空间。什么才是完全的客观呢?    Kenn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匿名  发表于 2008-12-19 15:58:00 |自己
Sean,写完给你的回复,有点累了。我想休息一下,就打开桌面上的一本过期的「中信」。前阵子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去看。有趣的是看到的第一篇文章,讲的竟然和我讲的很相似。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到网上自己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http://www.ccmhk.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683&Pid=17&Version=556&Cid=47&Charset=big5_hkscs
Kenny
回复

使用道具

46
匿名  发表于 2008-12-19 18:10:00 |自己
@回复 sean  41楼 (Kenneth)
Kenneth 您好!感谢您给回信。在我周围,探讨信仰的问题的人很少。更没有人愿意说科学研究和信仰的关系问题。跟您讨论让我更加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您提到的科学不能解决人生(或者是信仰问题),我在其他一些地方也看到过,思考过。不过,扪心自问,我还是不能完全想明白。也许我需要再详细思考我们的讨论过程,我可能还需要查一些其他资料。

不过,有一些或许我没有讲明白,“想不通,就不要想”,当然是逃避。
我的本意是讲,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人类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总会有一些局限性(也就是说总会有一些不明白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一个方面要不断去突破局限(包括我自己)。另外一个方面,对于一个特定的个体来讲,无论他如何努力,在本领域总会有一些未知的东西(比如说,我们这些管理学者,在有生之年,不能回答所有的管理领域的问题)。比如我,在我老到不能工作的时候,或者是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我会想,在管理领域我弄明白了一些(当然这些也可能是错误的),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可是,我不会因此就认为:GOD可以解释。我会想,还有一些未知的东西,我们这一代人(包括我)暂时不知道,以后的学者会弄清楚。不用求助GOD,我达到了理性解释。我觉得自己的这个态度还算是积极的。呵呵。

其他的问题我再认真思考一下。
祝您度过一个轻松的周末!
回复

使用道具

47
匿名  发表于 2008-12-19 18:16:00 |自己
Kenny,今后有一段时间我可能没有上网的条件,所以不能及时回复,请大家见谅。下面做作业。
• 员工为什么会为一个有魅力的领导卖力呢?用研究的术语是:「有魅力的领导」与「员工表现」是正相关的。(这是现象)
•• Kenny,我觉得这是一个文化问题。有关这个问题,我在给你的第四篇文章:“简论管理学规律、文化之理论关系”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若对你例举的这个具体“现象”作出解释,我想不妨如此看待:人是趋利的,当具有“能量”特征的领导所创造的文化氛围,令这个员工感觉到“卖力”做领导需其做的事,将有利于自已的前途、发展。员工将由其自身趋利性引导,可能趋于何方就是不言而喻的了。当然没有进取心和脑子有病的白痴例外。
Kenny,有关管理的具体问题的思考,我用了五篇文章近十万字的篇幅,对其有一个较为系统的思路阐述。除定量不及涉猎外,其它均己基本囊括其间。若按顺次逐渐展开讨论,逻辑可能会清晰点。但你现在较忙(估计你不及读这些文章),等时间稿充裕后,从容讨论可能效果更好些。你觉得呢?
回复

使用道具

48
匿名  发表于 2008-12-19 18:49:00 |自己
Kenny
• 中 ,既然你这样讲,我就顺便讲一讲“见树”与“见林”的关系吧。
•• 我觉得这仍是一个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也就是注重整体,忽略局部是有问题的;但关注局部,疏忽了整体同样是有问题。所以解决之道必然是,既要看到林,也应见到树。任何注重其一,而忽略其余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49
匿名  发表于 2008-12-19 19:56:00 |自己
@to sean 12楼(中)
中,你好!我理解您的意思是说,采用一种“会当凌绝顶”的视界,看“庐山真面目”,就能够看到庐山真面露。如果我理解无误的话,这我非常同意您的这个观点。

不过,问题就会随之而至:我们是如何产生"会当凌绝顶“的视界呢?我的回答是: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能从”横看成岭侧成峰”做起。

换一个语言表达系统来说明这个问题:对一个未知(这个“未知”是指所有的人类都不知道,而不是牟一个人不知道)问题或者是现象的认识,必然从片面开始,而结束于对这个问题的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或者说,当面对没有现成理论可以解释的现象时,我人类只能从片面开始,然后慢慢达到全面而本质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69

主题

219

听众

2万

积分

中人网专家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注册时间
2003-1-21
最后登录
2016-11-27
积分
29016
精华
0
主题
69
帖子
1438

2009年度勋章

50
发表于 2008-12-19 21:15:00 |只看该作者
中,你误会了我的意思了。我不是问你这个理论对不对、好不好。我是用了一个“例子”来证明西方的研究是超乎“现象”而会讨论现象后面表现的本体关系的。我根本没有兴趣讨论到底「认同理论」、「社会交换」、还是你提出来的解释更合理。对我来讲,这个不是辩的问题。我要看见数据才会下结论那一个解释更可以接受。你写二十万字我也不会接受的。
我受的训练不容许我突然从零(什么根基都没有)开始接受这么“大”和“广”的理论。对我来讲,盲目的接受是错的**(注)。所以,你才发现我不停的问:「有何证据证明你讲的是真的、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西方的管理(起码到现在为止)不是一个思辨的逻辑。相反,它是一个科学实证的逻辑。没有数据,我根本不能接受这么广大抽象的“理论”。
**注:我跟你最大的分别是你可以“单靠”论证来接受管理的理论,但是我的训练所教导的是没有证据的论证,我不应该接受。(但是,请注意我讲这个观点是对“管理理论”而言的,不是所有事情都是这样的,因为管理理论是在科学的范畴内。) Kenn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